山东企业在村里建卫星工厂 古丽当上了厂长

23.12.2014  18:02

如今,刚刚21岁的阿依孜木古丽·吾买尔在家门口就当上了“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龙甫乡龙甫村卫星工厂”的小老板,这在龙甫村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提起这个工厂还要从济宁中兴手套集团说起。2014年5月,济宁中兴手套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赴英吉沙县考察,当地农村大量劳动力闲散在家、无法就业的现象深深地触动了他。6月,济宁中兴手套集团就与英吉沙县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在英吉沙县总投资5亿元创建一个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

中兴手套入驻英吉沙后,公司结合在内地的经验和当地的实际,采取了“公司+卫星工厂+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英吉沙县城设立公司的总部工厂,在周边乡村和社区建设卫星工厂,相当于一个小型代工工厂。

卫星工厂建立起来了,如何管理又是一大难题。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优秀职工中选老板,让优秀员工自己管理卫星工厂。这个激励政策一下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前期滑雪手套制作培训过程中,一批吃苦耐劳、学艺快又有一些管理才能的员工涌现出来了。

而有着在内地打工经历的阿依孜木古丽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就脱颖而出,成了她所在的龙甫乡龙甫村卫星工厂的负责人。

12月7日,记者来到这个小工厂看见,一排排崭新的缝纫设备前坐满了员工,大家正流水作业缝制手套。“大家都和我一样干劲十足,对工厂的前景充满信心。”阿依孜木古丽说,自己已经铆足了劲要干一番大事。

一个女孩子能进工厂上班已经不得了了,没想到还当上厂长了。最初,这个消息一下子在龙甫村炸开了锅,许多村民都来看热闹。9月,工厂试生产的第一个月,阿依孜木古丽就轻轻松松招到了100多个村民“入伙”。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喀什人,阿依孜木古丽深刻感受到上班的机会来之不易。她说:“工厂建在了家门口,这样一来,每个村都成了手套生产专业村,村民们走出家门就能到工厂工作,愿意进厂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阿依孜木古丽的卫星工厂已开工两个多月,工人发展到120余人。她相信“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大公司这颗“定心丸”撑腰,小工厂的日子只会越来越红火,她憧憬着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的愿望早日实现。

在山东,一个小型代工工厂负责人一年可以净赚二三十万元,现在,厂里员工积极性很高,都想当厂长、当老板。”汪萍说。

中兴手套从落地到现在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已经筹建了35个乡村卫星工厂,为当地13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创造了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保民生、以民生促稳定的“中兴模式”。为此,自治区“短平快”项目也给予该企业资金支持,帮助其进一步扩大规模,解决更多当地农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