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官员跑遍372个村庄 手绘出清晰的“村组地图”

14.12.2014  04:50

从与群众促膝长谈,到帮助特困户双联户脱贫致富;从精准扶贫、修桥通路,到解决拆迁低保、灾后重建等民生难题;从跑遍全县372个行政村的泥泞脚印,到手绘出来清晰的“村组地图”;从“升官发财,请走他路”的清廉自守,到“我们是农民的儿子”的民生情怀……在定西工作的8年,柴生芳像焦裕禄一样,身体力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百姓,以生命绝唱谱写“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热血和汗水”的真情告白。

柴生芳的一生只有短短45个春秋,却铸就了一段绚丽“生命的传奇”。但其“传奇之处”,既不是海外留学的光环,也不是“博士县长”的头衔,而是他热血挥洒大地、汗水滋润民心的奉献。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柴生芳之所以是传奇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从农村娃到北大高才生的人生转变,也并非是日本神户大学博士生的身份光环,而是用‘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热血和汗水’的精神,践行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

一个人为官从政,大概地说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索取,一种奉献。索取者,向百姓伸手、与百姓争利,必是贪得无厌,看似得到很多却是一无所有,空留一世骂名;奉献者,为群众做事、给群众谋利,自是乐在其中,看似物质清贫却是精神富足,故能流芳百世。柴生芳选择了奉献,奉献着汗水、热血乃至生命。在定西工作的8年时间了,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写下民情日记170多万字,千方百计解决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去世前一天,还连续工作18个小时。柴生芳像一个上足发条的“陀螺”一样,从早到忙得公家的事、老百姓的事,只求奉献、不求回报,只有付出、没有索取,把所有忠诚都献给了基层和百姓。

奉献的底色是责任。没有一份沉甸甸的为官之责、为民之责,何来的奉献之心、为民之举?“心里要有百姓,责任责任责任”,柴生芳笔记里的这两行字,力透纸背,已经融入到工作中、流淌在血液里。不管是在办公室接待还是下乡走访,柴生芳时常对基层干部说:“在职责允许的范围内,要对百姓尽最大的好,不能亏待百姓。”柴生芳心里装着百姓苍生、装着群众疾苦、装着一腔责任,深怀着爱民之心、恪守着为民之责、苦思着富民之策、践行着利民之事,忠实履行了一位县官亲民爱民为民富民的职责。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在柴生芳心里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也从来没把自己当个“”。在他心目中,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百姓,一个“农民的儿子”。 正如其所说,“当官,就要学会忘我。忘我地为群众谋福祉、谋利益,就会忘掉自己是个官。”柴生芳忘掉了官位官威、忘掉了名利得失、忘掉了荣辱进退,与群众接触从不“端架子”、接群众信访从不“给脸色”、为群众办事从不“耍滑头”,那怕亏了自己也不亏百姓,那怕苦了自己也不苦百姓。因为,他始终记着从政之德、记着为官之本,记着自己是“农民的儿子”。(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