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农民朱帮武历时五年终圆绿色枸杞梦

06.07.2015  15:38
 

  “请大家把掉在地上的枸杞也捡到筐里,这可是用我老朱的心血染红的枸杞!”近日,在新疆乌苏市宏通枸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枸杞林里,合作社理事长朱帮武正招呼工人采摘枸杞。

  朱帮武是个看上去和普通农民别无两样的农民,他的枸杞林也是一片看上去和其他枸杞林别无二致的枸杞林。正是这个普通的农民和他的枸杞林,诠释了食品安全,也演绎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绿色梦”。

  从2010年起,朱帮武与朋友马占山就在一国有农场承包了400亩地种枸杞。当时,朱帮武已经43岁,并且没有一点枸杞种植经验。2011年,在别人的介绍下,朱帮武到外地实地考察了新品种枸杞——宁杞7号,并引种到了乌苏,也正是在这次考察和引种的过程中,朱帮武树立起了一个发展种植枸杞的理念——坚持绿色种植,不打除草剂,不添加任何违禁化学品,不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肥料尽量全部使用农家肥——走绿色有机模式的种植路子。“如果别人一亩地枸杞花费500元,我们就要花费1000元,甚至更多。”马占山说。

  由于资金紧张,雇不起人,有一段时间,四百多亩地的枸杞林,拔草、浇水等工作全部由朱帮武和马占山两个人自己干。那一段时间,在枸杞林里一忙就是17个小时以上,天天如此。种了不到两年的枸杞,朱帮武和马占山就已经背上数百万元的债务。

  为了更好的种植枸杞,2013年,朱帮武和马占山及其他几位枸杞种植户一起成立了新疆乌苏市宏通枸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且在新疆乌苏市工商局的指导帮助下,注册了“宏通枸杞”的商标。说到品质,《合作社章程》的第一条作出了规定,即合作社枸杞品质质量,坚决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种植、加工,一旦出现问题,坚决销毁不准上市,且没有一点商量余地。朱帮武在种枸杞的时候,手里会经常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枸杞自2012年栽种下去以后,从种植到收获,不打任何化学制剂的农药,就连晾晒也是自然晾干,让枸杞保持原有的样子,拒绝使用任何添加剂来增加枸杞的色泽。市面上销售的枸杞又红又亮,而朱帮武的枸杞却有点发乌。一般人看了都会觉得枸杞品质不好,但是在懂行的人看来,朱帮武的枸杞才是枸杞本来的样子。

  刚开始由于销路不广,品牌名气不大,消费者观念难转变等因素制约,他们花高成本种植出来的绿色枸杞的价格与普通种植枸杞价格相差不多。2013年,朱帮武将自己种出来的枸杞送到塔城地区食品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当他拿到塔城地区质量检测机构的检验报告后,激动的没有一宿没睡着觉。当时他将检验报告拿给外地林业部门的一位专家看了以后,专家直言说朱帮武创造了枸杞种植行业里的一个奇迹。2014年9月,朱帮武拿到了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的检验报告,报告书上的检测结果均以高于国家标准的数值而被检测合格。有了国家农业部的检测合格的检验报告,朱帮武喜极而泣,这标志着花费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心血种植的绿色枸杞种植成功了。

  2015年6月,进入盛果期的枸杞林,每一棵树上都挂满了又红又大的枸杞子。枸杞红了,不到五十岁的朱帮武头发也白了,他从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成了真正的种枸杞行家。

屏蔽此推广内容  

  朱帮武43岁开始创业且决心种出绿色健康的好枸杞,历时五年,经历无数挫折,经受巨大压力,在48岁的时候,他的梦想实现了。在朱帮武的影响下,周边很多枸杞种植户也开始慢慢转变观念,走绿色种植的道路,截至目前,新疆乌苏市宏通枸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种植枸杞面积1000多亩,辐射带动绿色种植枸杞面积打3600多亩。

  为了枸杞达到有机标准,朱帮武今年直接将枸杞林的防虫防病害工作托管给了馥稷生物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将自己绿色种植模式直接上升到了更高标准的绿色有机种植模式。

  “有机种植投入大,回报慢,只能长久坚持。而相比起种植,更困难的是销售。”馥稷生物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技术经理余超说,朱帮武是他见过的客户里,最认真、最敬业的客户,从老朱身上不仅可以感受到一个普通农民对国家食品安全的信念,也可以看到有机农业的未来。(通讯员 张祖栋、高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