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海力前木大妈难舍邻里情

27.11.2014  13:18

  

  海力前木(前排右三)与邻居聚会时的合影。(图片由光明路北社区提供)

  (记者李春霞报道)70多岁的海力前木·买买提大妈最近心情不太好,因为搬家,她要离开相处了20多年的老邻居。看着住了20多年的房子,想想这栋楼上的十几户老邻居,她心里依依不舍。

  海力前木住在乌鲁木齐市光明路北巷28号院23号楼,从1988年至今,她一直住在这里。随着时间变迁,住在这栋楼里有的人家搬走了,有的人家把房子卖了,可还有十几户人家和她一样,一直住在这里,这些房子的主人和海力前木年纪差不多,是名副其实的“老邻居”。

  二十多年朝夕相处,海力前木与这十多户汉族人家结下了深厚的邻里情谊,是邻居,如朋友,似亲人。

  家风

  “他们家孩子可好了,小木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阿姨长阿姨短的,要是我拎着重东西,她还抢着帮我拎回家。”11月25日,与海力前木同住一栋楼的竺素琴说。

  竺素琴与海力前木同龄,海力前木住三单元,她家住二单元。她说的“小木”是海力前木的女儿木可代斯,竺素琴提起她,就像提起自己女儿一样亲切。

  木可代斯告诉记者,从小父母就鼓励他们学汉语,“母语不能忘,汉语也要精通”,她兄妹五个,个个汉语都说得非常流利。

  “除了学汉语,从小到大,父母一直教育我们要团结。在家里要团结,出去更要团结。”木可代斯告诉记者,从小妈妈就要求他们,出门碰到邻居要主动打招呼,遇到老人要主动帮忙。

  海力前木不仅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还要求孙子也这样做。她的孙子木拉迪力在这里长大,每次孙子要出去玩时,她都会站在门口叮嘱:“见了老人要问好,如果是维吾尔族老人就叫‘博瓦模妈’,如果是汉族老人就叫‘爷爷奶奶’。

  友邻

  “夏天时,我们一起在院子里乘凉,海力前木会铺一块毯子,还邀请我们一起烤肉。”家住海力前木楼上的李立新对记者说。

  多年的相处,让海力前木与周围邻居的感情日益加深,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会来往。有时做抓饭,她会多做一些,让木可代斯给周围的邻居端去一份,邻居也会时不时送些新鲜水果给她。有位邻居给她送了个电烤箱,“是新的,质量好得很。”海力前木告诉记者,这个电烤箱她用了十多年,至今还在用,自己做些饼干、点心什么的,也拿去跟邻居一起分享。

  后来,海力前木的老伴患病在床,一病就是三年。因为照顾老伴,海力前木的负担一下子重了起来。有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放在门口的垃圾,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拿走了。后来才知道,是楼上的李立新顺便帮她扔掉了。“她心疼我。”提起这件事,海力前木指着心口,表达着自己的谢意。

  “去年爸爸去世时,邻居叔叔阿姨们都来了,哭得很伤心。”木可代斯说。

  长期相处,不光老一辈,孙子辈也成了好朋友。“原来一单元有个孩子,和我孙子同龄,两人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后来那孩子去了内地,我孙子好长时间心里难过呢。”海力前木说。

  惜别

  海力前木的老伴去世了,可她总觉得房子里有老伴的影子。为了减轻她对老伴的思念,孩子们决定给她换个环境,就把居住了二十多年的房子卖了。

  “把那些老邻居都叫来聚聚吧,给我们拍些照片,等搬走了,我还要经常来看看她们。”海力前木对孩子说。

  应海力前木之邀,11月17日晚,十多个老邻居来到她家,海力前木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还给每一位到来的邻居送了一条民族风格的围巾。老姐妹们聚在一起,拉着手话家常,言语中,有对往昔的追忆,更有对惜别的不舍。

  聚会结束,临告别时,一位姓曾的大妈从口袋里掏出几粒光滑的杏核递给海力前木,“这个送给你,经常拿在手里搓搓,能促进血液循环。

  “你以后啥时候想来,到我们哪一家,我们都欢迎。”竺素琴拉着海力前木的手说。

  看着妈妈和老邻居的姐妹深情,一旁的木可代斯也十分感动,“我要把阿姨们的电话都留下,以后哪家有什么事,都要打电话通知我,我要替父母还阿姨们的情。”木可代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