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民亲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体检"全过程
(记者赵军报道)5月8日,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举行市民开放日活动,20余位来自全市各区(县)的市民代表在该中心实地了解检测的各个环节,同时,检测人员一边耐心地解答着市民的疑问、一边向市民代表展示农产品是如何进行安全“体检”的。
记者看到,在检测中心实验室的长条桌上,摆放着此次检测的瓜果蔬菜,有卷心菜、芹菜、黄瓜,以及市民自己带来检测的水果。在一台检测仪器旁,工作人员介绍,这种仪器叫“速测仪”,只见工作人员将瓜果蔬菜样品切成小块放入容器,倒入缓冲液,通过振荡、萃取、静置,再加入酶试剂和显色剂,静置后再装入小瓶放到检测仪中,按下“检品检测”键后,不到20分钟,检测仪中就吐出一长串写有数据的检测单,工作人员依据这些数据进行判断,如果在合理值范围内,表示没超标。当天,在现场检测的所有蔬菜瓜果农药残留指标都在合理值范围。
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精密检测设备随处可见,实验室的门上标着“气相色谱室”“液相色谱室”等专用名词。
“今天参观后,看到了检验人员认真而且专业的检测,对农产品检测工作有了了解。”乌鲁木齐市北园春社区的市民代表孜力菲亚·艾山与同伴交流感受。
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刘淑华介绍,乌鲁木齐是新疆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和集散地,由于大城市小郊区的特点,近八成农产品由疆内外各地生产和供应。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经乌鲁木齐市场流通的鲜食蔬菜量平均达260万吨,其中疆内及外省蔬菜占总流通量的七成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乌鲁木齐300多万人口“舌尖上的安全”。乌市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配备了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ICP-MS、乳成分及体细胞分析系统、离子色谱仪等大中型仪器及辅助设备,为每个区县检测站配备了大型精密检测仪器设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已在全市建立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三级网络。
刘淑华向前来参观的市民介绍,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了101个全项产品、203个检测参数的检测能力,在全市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300多个,检测站点在2015年年底前将增加到400个。通过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直销点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抽检五道检测关口,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全方位动态监测的管理体系,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可监控、产品流通可追踪、质量信息可查询、安全事故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的模式,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让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