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批准修建乌鲁木齐河分洪工程

17.03.2016  11:03

  昨日,记者从乌鲁木齐水业集团了解到,乌鲁木齐河分洪工程勘察设计获批准建设,现已正式向社会公开招标。

  该分洪工程计划从乌拉泊上游修建一条渠道引水至柴窝堡湖,实现“分洪补湖”,这也是今年乌市百件实事中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2009年6月9日,乌鲁木齐河“分洪补湖”工程曾举行开工仪式,在距离乌拉泊水库10公里、甘河子大桥以南4.5公里的渠首举行。当时设计的分洪补湖工程由分洪渠首、分洪渠道及渠道附属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分洪渠全长33公里,设计流量100立方米每秒,由西往东直至柴窝堡湖洼地。由于种种原因,该工程搁浅。制图/杨波

  生态专家称,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变柴窝堡湖现有生态环境,未来柴窝堡湖将恢复生机。

  分洪补湖工程有五个好处

  昨日记者从乌鲁木齐水业集团了解到,该分洪工程尚在招标过程中,乌鲁木齐河分洪工程勘察设计范围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包括现场设计、地形水文服务)等相关情况需待招标结束后才能明确。

  水业集团建管部相关工作人员戈兆明介绍说,乌鲁木齐河分洪补湖工程是在乌拉泊水库上游修建一条渠道,在保障城市供水、用水的同时,将乌鲁木齐河汛期的洪水分一部分到柴窝堡湖。

  随着大西沟水库、河滩排洪渠以及和平渠改造工程的实施,乌鲁木齐的城市防洪体系日趋完善,“分洪”工程也将更有效地释放丰水季节防洪的压力。

  乌鲁木齐河分洪补湖工程有以下5个优点:减轻乌拉泊水库的防洪压力;与大西沟水库联合调度,使乌市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3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同时将乌拉泊水库自身的防洪标准恢复至原设计标准,200年一遇以下洪水不泄洪,乌拉泊水库变为生产性水库;洪水资源化,通过引洪改善柴窝堡湖及周边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满足乌鲁木齐河水资源“高水高用”的需要。

  戈兆明说,每年到汛期,现在大西沟水库像拦截洪水的第一道“门卫”,起到减缓洪水流速的目的,枯水期尚可承担,但一到丰水季节,大西沟水库因泄洪需要,就不能蓄水,这样大量洪水就不得不排到沙坑里去。

  “该分洪工程可以将洪水的压力分流,还可以调一部分水至柴窝堡湖,改善柴窝堡湖及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戈兆明说。

  根据规划设计,预计每年引洪水1000万立方米至柴窝堡湖,这个水量相当于乌拉泊水库库容的五分之一,按日均供水量100万立方米算,可够整个乌市10天的消耗。

  阻止柴窝堡湖湖面萎缩

  那么,这么多的水对柴窝堡湖有啥影响?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姜逢清说,1000万立方米的“能量”带来的效益是使柴窝堡湖湖面不继续萎缩下去,但1000万立方米只是枯水期保守估计,若丰水期,可以引入更多水,从长远来考虑,对柴窝堡湖影响深远,这将是柴窝堡湖生态改善的重要一步。现在政府对柴窝堡湖生态环境非常重视,已有多重举措,比如对附近水厂实现限采、休耕节水等,通过这些措施涵养水源,保护柴窝堡湖周边湿地,柴窝堡湖将慢慢恢复生机,在不久的将来柴窝堡湖或可恢复。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柴窝堡湖面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丰水期可达3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约7米,容积 1 .253亿立方米。但由于柴窝堡湖周边湿地沙化严重,柴窝堡湖水位逐渐下降,湖面面积逐年缩减,最新航拍数据显示,柴窝堡湖湖面目前已经“缩水”至0.2平方公里,仅为原先湖面的1/175。

  湖面的缩小也导致周边城市开始频发“沙尘暴”。近几年,每年的2月至5月,但凡风力达到5级以上,达坂城和乌市就会出现沙尘天气,PM2.5指数也从几十瞬间增高到几百甚至上千,这与柴窝堡湖的沙化密不可分。原本水草丰茂的湿地上草木枯死、沙石裸露,大风时不时还会卷起地面上白色的粉尘,威胁着乌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