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或将试点建设首条“海绵路”

12.10.2016  17:43

  乌市水磨沟区或将试点建设乌市首条“海绵路”,作为实施“海绵城市”工程的试点道路。

  10月11日,记者从乌市水磨沟区建设局了解到,水区新建了两条道路,分别是位于七纺片区的七纺四路和苇湖梁片区的苇湖梁一路。其中,苇湖梁一路900米长的工程第二标段将设计建造成“海绵路”,这是水区今年提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后,第一条按“海绵城市”要求设计、规划的道路,该项目现已报批。

 

  “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呼吸自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记者了解到,苇湖梁一路起点在龙盛街,呈“L”形与七道湾路平行再相交,全长1460米,是水区2015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内容之一,工程第一标段已于近日完工,但还未通车。

  “水区今年年初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因此,对于第二标段的施工,我们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进行规划设计,计划投资至少100万元,我们使用的是内地比较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水区建设局工作人员毛文博说。

  “一般的道路两侧,每隔大约三四十米,都会有用于道路排水的下水管道,这些管道以暗沟的形式埋入地下,不同道路不同深度,一般为15-20厘米深,雨水流入排水管道变为污水而流失。”毛文博解释说,这次建设的“海绵路”,是在这些排水管道的基础上,再加深埋入 1 米,深度达到1.2米,并埋入雨水收集、净化设备,通过这套设备,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和沉降净化后,再通过泵,将水引到地面用于道路绿化,这样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毛文博指出,“海绵路”目前还属于试点,要通过后期的使用情况判断这种“海绵路”是否适合本地。

  毛文博说,苇湖梁一路第一标段路面宽度为40米,双向两车道,两侧均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并有4条总宽度达10米的绿化带,而第二标段宽度同样为40米,但会合并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目前第二标段已完成前期手续工作,待相关征收工作完成后,即可招标开工。

  □新闻背景

  全国已有30个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城市看海”几乎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通病。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一词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将推进中央财政支持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2015年4月,由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前已有两批共30个城市作为试点。

  乌鲁木齐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在积极进行准备,2015年编制完成的《乌鲁木齐市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规划》中就提到,将符合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纳入节水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通过这些措施,启动了“海绵城市”最初的尝试。今年1月,乌鲁木齐市委十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乌鲁木齐探索建立城市雨雪水收集系统,建设“海绵城市”,而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共乌鲁木齐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也提出乌市要实施“海绵城市”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