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通胀数据疲弱 经济学家对此看法不一

12.12.2014  20:04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10日报道,中国11月消费者和工厂通胀数据弱于预期,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仅升1.4%,为五年来最慢升幅,低于10月份的1.6%。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连续第33个月走低,同比下降步伐加快至2.7%。

内需低迷、食品价格涨幅放缓以及石油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是导致CPI和PPI疲弱的可能因素。以下是部分经济学家对中国11月CPI和PPI的看法:

联昌国际的张帆认为,明年整体通胀压力将维持在低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将使PPI在中期保持低位,当前低通胀环境将促使政府出台更多货币宽松政策。在有关部门提高企业债券质押回购门槛的情况下,预计最早12月央行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美银美林的陆挺和治晓佳表示,中国的过剩产能和疲弱需求是低通胀的主要原因,但近期总体通胀率下滑是受到了全球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大跌的推动。为了维持金融稳定,中国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

凯投宏观的Julian Evans-Pritchard预计明年物价压力将进一步减弱。未来几个月工业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或将推动生产者价格同比降幅扩大。不过,如果工业总体利润率情况依旧乐观,那么PPI下跌不应被视为工业行业低迷的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