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援疆: 打造奎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27.07.2015  11:59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是关键。徐州市第八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大力进行“智力援疆”,坚持从“输血”向“造血”、从“顶岗”向“帮带”转变,徐州从奎屯当地实际需要出发,从援疆干部的选拔、人才培养方式、两地人才交流等方面,以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援疆队伍为目标,智力援疆更带去了创新意识、改革意识、管理经验等,激发当地人的激情、活力、创新能力。

  2014年,徐州安排干部人才培训资金606万元,编排六大人才工程40个子项目,全部收到较好效果;今年,徐州安排606万资金,继续实施“六大人才工程”,编排实施的51个人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如今走在奎屯,随处可见我市智力援疆开出的绚烂之花。

  援疆干部订单化

  有力促进地方发展

  奎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徐州就派去什么样的干部。从第八批援疆行动开始之初,徐州推出的“干部订单化”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功效”。

  2013年8月,徐州先行与奎屯当地进行接触,进行第七批援疆干部压茬交接工作,展开调研规划项目。2014年初,按照摸清情况、把握标准、突出重点、抓住亮点的工作要求,徐州组织编制了对口支援新疆奎屯市援疆三年专项规划。按照奎屯市提供的人才需求,徐州在全市范围内精选了24名“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敢担当”的新时期干部成为第八批援疆人选。奎屯市高度重视援疆干部的使用,分别安排在规划、招商、建设、教育、卫生、园林、开发区等单位担任重要职务。

  在徐州曾经担任两个单位一把手工作的杨明,担任援奎工作组组长、党委书记,并被委任为奎屯市委副书记,不仅为奎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更带领徐州援疆的24位干部扎根奎屯作贡献。杨明思路开阔,办事踏实,为人和善,他到奎屯后克服各种困难,与当地官员真正融合,很快打开工作局面,徐州援疆工作稳步推进。

  援疆干部杜剑担任奎屯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援疆工作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他与奎屯当地政府官员接触后不久,因为方法得当、思路超前,工作能力强,得到奎屯当地领导班子的认可,让他分管旅游和招商工作,打破了以往援疆干部只挂职没有具体分工的先例。他积极做好奎屯城市形象整体宣传,全面推介奎屯旅游景点,参与徐州奎屯旅游专列的筹划推出,使奎屯旅游事业势如破竹,迎来发展的春天。

  奎屯招商引资工作还很薄弱,担任奎屯商务局副局长的援疆干部周忠运,结合奎屯实际协助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奎屯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招商目标,提出招商重点,并就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议成立了新型工业产业招商中心、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产业招商中心、城市建设产业招商中心、文化旅游产业招商中心。通过徐州、奎屯两地的努力,一大批有产业前景、就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落户奎屯。

  “我们援疆工作结束后,希望能在当地培养一批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因此平时工作中,我们非常讲究与当地干部的协调配合,大家交流协商,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杨明说,正是抱着这种全心全意为奎屯服务的理念,徐州援疆干部在当地获得好口碑。

   援助方式多样化

  培训帮带见效益

  功能齐全的奎屯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目前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徐州籍著名女企业家无偿捐赠100万元援建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图书馆,为该校打造成书香校园、全疆名校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徐州市在教育领域援建的基础设施随处可见,使奎屯当地的教学硬件条件提升了一个档次。“我们援建的不仅是‘大楼’,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师’!”担任奎屯市教育局副局长的援建干部代效力深有感触地说。

  徐州为奎屯注入教育人才交流资金104.4万元,帮助制定了百年大计的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分为骨干教师素质提升、教育管理人才挂职锻炼、名校长培训、名班主任培训、名教师培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六个项目。目前这六个项目已经全部实施完毕,颇受当地学校、教师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以奎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向导,以提升人才干部素质为重点,徐州坚持实施“三大对接”,大力开展干部人才、教育医疗、技术人才三方面培训。徐州五区和奎屯五街道,邳州市和开干齐乡已实施“高挂低、大包小”对接;徐奎两地160余家机关全覆盖、一对一地牵手对接;选派多名党政干部参加徐州市委党校学习,组织优秀中青年干部赴徐州挂职锻炼;24名援疆干部开展培训班和讲座10场,参训人员2470余人,帮带提升干部人才5000余人。

  经过努力,一年多来,奎屯市所有学校和徐州优质学校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了学校对学校、学科对学科、教师对教师的结队帮扶。教育系统26家中小学幼儿园、157对学科、2639对教师,6家医疗单位、15个科室、76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实现经常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