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葡萄集约化经营强村富民

12.02.2015  11:28

        新疆日报讯(记者韩沁言报道)“没有鲜食葡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哪有我今天的生活。”1月20日,昌吉市大西渠镇玉堂村57岁的村民马忠国坐在自己温暖如春的楼房里开心地对记者说,“去年我家种鲜食葡萄的纯收入就是15万元。

        从事传统农业多年的马忠国告诉记者,面对如此“巨额”收入,过去想都不敢想,如今却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产业经营模式带动下实现了。

        “我家没有建‘留树保鲜’大棚,一亩地收入就是万把元钱,村里建有‘留树保鲜’大棚户,一亩地收入就是7万元。”马忠国说,“我拖村里的后腿了。

        “老马家的收入在我们村说起来也一般。”玉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金玉龙接过马忠国的话茬笑着说:“去年我们村人均纯收入15641元,以种植鲜食葡萄为产业的四片区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今年鲜食葡萄价格好,最少也能突破4万元。

        位于昌吉市以西6公里、312国道北侧2公里的玉堂村,全村863户2682人,拥有耕地12360亩,而从事鲜食葡萄种植的农户就有561户,葡萄种植面积8000亩,年产葡萄15000吨。

        玉堂村“两委”在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中,坚持“一村一品”,积极发展葡萄产业,仅四片区(180户720人)就种有鲜食葡萄4000余亩,年产量12000吨。

        针对该村二十多年的种植历史特点,村“两委”在围绕“强村富民”目标中,明确以葡萄种植、葡萄保鲜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实施葡萄“整村推进”和产业化发展。合作社引进“留树保鲜”技术在村里推广后,不仅延长葡萄挂果期,巧打“时间差”,将成熟葡萄留树至春节前后采摘,销售单价比正常采摘的提高15元—20元,亩均增加产值5万元—7万元。

        如今,全村已建成“留树保鲜”大棚33座,葡萄保鲜库101座,年储存葡萄达25000吨。在围绕发展鲜食葡萄产业中,他们还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注册玉樽葡萄商标,完成“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大大提升葡萄产业的市场准入程度,玉堂村的葡萄已经远销全国各大城市,还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随着鲜食葡萄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的葡萄加工业、包装业、贮藏运输业、流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牧民三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