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援疆13年,造福两座城

25.09.2015  15:19
在阿合奇,“无锡新村”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是无锡对口援疆的第13年,在对口援建的阿合奇、霍城这天山南北的两座城市中,无锡的痕迹处处可见:比如“梁溪路”、“江阴大道”;比如一些无锡、江阴元素的建筑、学校,如“无锡新村”等。而在这么多年对口援疆的过程中,“嵌入式”援疆这一工作思路,被无锡、江阴对口援建工作组的队员们牢牢记住,变“输血”为“造血”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奇异的效果。

  阿合奇,更靓了

  第一次有了现代化企业

  不起眼的沙棘果加工成宝贝

  在新疆西部的边境城市——阿合奇县,有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沙棘,一种能够在极端荒漠化条件下生存,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达到缓解荒漠化的不起眼的植物。不过,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生态植物,却给阿合奇这个以放牧业为主的城市带来了一项“产业奇迹”——沙棘果产业,并且让这座城市第一次有了现代化企业、规模化产业。

  今年七八月份,阿合奇的一些居民尤其是一些牧民,第一次干起了手工活,帮县里的沙棘厂采摘沙棘果——一种圆润但微带苦涩的黄色小果子。这种果实在当地遍地可见,他们也多有尝过,但这次不同,他们是为了工作而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厂方共发给他们采摘费用70余万元,这也成了这些牧民今年的一笔非常可观的“额外”收入。他们也第一次知道,不起眼的沙棘果,还可以变成产品,销售市场,并给大家带来可观的收益。

  而这一切的改变,还要源于“沙棘厂”的成立。2015年元旦,由无锡对口援建阿合奇援助租金500万元建成的标准的现代化厂房,完成了招商并顺利试生产,收购的140吨沙棘共生产沙棘原浆1万瓶、饮料2万盒,实现了上市销售,关联的产品则在继续研发中。

  对于沙棘厂的运行,负责无锡对口援建阿合奇工作组相关人士曹敏伟称,沙棘厂是阿合奇第一个现代化厂房,沙棘产业也是当地第一个上规模的产业,阿合奇因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企业“”的突破。在以放牧为主的阿合奇县,这样的现代化企业的出现,无疑给当地人尤其是牧民带来了更多观念上的“冲击”。

  “很多人是一辈子放牧,现在发现参与沙棘采摘还能赚钱,挺不错,参与积极性也很高,也知道了现代化企业是怎么回事。”记者日前在阿合奇当地采访时,无锡驻当地的一位援建干部称,沙棘厂的建成及引发的变化,其实是无锡对口援建工作着重“嵌入式”援建的工作思路的成果。

  无锡援建阿合奇前方工作组组长,阿合奇县委副书记林小异在接受采访时称,无锡的对口援疆从2002年就已经开始,从对口援建霍城,到将霍城交由江阴对口援建,再结对阿合奇,其间的援建工作思路逐渐成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嵌入式”援疆,“实际上,根据中央对口援疆工作援建资金的分配,无锡援助阿合奇的资金其实很有限,这就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让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对此,无锡工作组的思考是,无锡的援疆与其像通常做法那样仅仅关注于建一座学校,搞一个项目,盖一座医院,不如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发挥最大效力的地方。比如说,近年来,无锡在对口援建过程中,不但帮助当地建立了幼儿园、职业高中,而且关注援建工作者的影响力的发挥。

  比如说,在学校支教的老师,不但是教书,还当班主任,担任学科教研带头人,带动学校本地老师一起钻研教学,提升教育水平。在医院,支援的无锡医生则担当了科室负责人及科研负责人,不但要看病问诊,还要带着本地医生一起分析病例,写科研论文,提升科研水平,“我们希望的是,我们走了,他们留下来的人还能继续干,继续更好地治疗病人,继续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无锡援疆医疗队队长孙道崎这样描述自己与同伴们一年多以来的援疆工作。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