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业与一、二产业高层次融合

10.09.2014  10:53

近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二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天山南北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成为了产业大军中的一员。值得关注的是,自治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对自治区旅游业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旅游业与农、牧、林、渔业、工业化的高层次融合,为自治区旅游品质的提高和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旅游业与第一产业有机融合

从乌鲁木齐市出发,驱车50分钟,便可到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也许,这个地名你很陌生,但如果说就是南山经营农家乐的村子,相信就会有不少人能想起来。

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原来就是一个依靠农业生存的小村庄,从2004年开始经营农家乐,慢慢地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经营农家乐让当地人尝到甜头,养殖户的牛羊供不应求、种植户的蔬菜不愁销路、经营户的门前更是车水马龙。其实,这就是旅游业与第一产业有机融合的最好例证,这也是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促进了旅游发展的转型。

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随着现代农业、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以农、牧、林、渔业拉动旅游,以旅游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多种旅游形式,已经占据了自治区旅游业的半壁江山,其中穿插的不同民族风情、各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民族歌舞、民间手工艺品,极大提高了第一产业与旅游业高层次融合的速度。

奇台县的江布拉克景区、伊犁州新源县的那拉提景区、尼勒克县的唐布拉景区、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景区、青河县三道海子景区等等,以前都是牧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地方不仅成为了驰名中外的旅游景区,同时,当地农牧民也搭乘旅游业的“经济快车”,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旅游业与第二产业有机融合

2014年4月,位于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的中国新疆华春毛纺有限公司,被国家认证为工业旅游3A级景区,正式挂牌跻身于自治区众多工业旅游景区行列。作为毛纺企业,中国新疆华春毛纺有限公司为什么要发展旅游业呢?

该企业的主管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成功给出了答案,他说,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工业旅游景区约占整个工业的50%,用旅游业带动工业发展,用工业促进旅游品牌升级,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简单地说,通过工业旅游,社会各阶层游客可以通过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了解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操作全过程,进而激发对产品品质、品牌的认可。而企业则通过工业旅游,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自治区的特变电工、中基红色产业园、古城酒业、乡都酒业、盖润乳业、西域春乳业以及张裕葡萄酒庄、麦趣尔等企业,都将工业旅游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开辟出了各具特色的工业旅游景区,让更多游客了解到企业经营和产品生产的过程,这对自治区企业融入百姓生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旅游业与第二产业有机融合,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旅游业的认识,虽说山川、河流、自然风景、民族特色、人文景观仍然是游客观光的首选,但工业旅游带来的感官享受,开阔了游客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强化了游客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度。

大融合是必然趋势

随着自治区第一、第二产业与旅游业大融合步伐的加快,不仅提高了农、林、牧、渔业的知名度,而且这种大融合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治区旅游局副巡视员马睿告诉记者,旅游业关联性强,带动性强,融合发展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特征。我国旅游业经过初级阶段的发展,从资源、需求和供给必须走出传统“小旅游”,发展“大旅游”,才能适应未来的要求。单纯只顾经济效益已经不适应国际潮流,必须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多重效益,与工业、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之所以被称之为深刻的产业变更,是因为经济发展中,不同产业及同一产业内部要素之间,在功能和范围上相互渗透和延伸,逐步改变原来产业的边界和形态,最终融合为新的产业业态和产业群,主动与上游和下游产业相融合,构建跨行业、跨部门、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价值体系;并在融合发展中带动城市软硬件资源的建设和产业效益的提升,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与转型,并促进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增值。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原教授、旅游行业专家张丹林告诉记者,据权威部门调查,看似简单的旅游产业,却能带动诸多行业的发展,旅游业每创造1元收入可间接创造7元社会财富;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带动7个人就业。以前,自治区的第一、第二产业都是只销售产品,经营模式比较单一,自从旅游业渗透到第一、第二产业后,不仅增加了农、林、牧、渔产业的收入,还为当地农牧民就业致富创造了条件。而工业旅游的兴起,也为企业高标准生产、诚信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企业提高知名度打开了一扇门。可以说,自治区第一、第二产业与旅游业的大融合,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江涛 贾增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