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庄村农家乐的“三连跳”

18.05.2015  12:00
        从最初的小木桌铁皮凳,到现在的大圆桌大客厅         不久前,刚从台湾自费考察旅游回来,海菊就按捺不住了。
          “看看人家就餐环境和服务态度,那真是没得说,厕所里都是香香的。”在这位农家乐老板娘的心里,又有了新的打算:把自家小院再重新装修一番,办成一个可以举办婚礼和会议接待的宴会厅,扩大经营面积,提升服务质量,开足马力迎接2016年全国冬运会的到来。
          如果规划能够很快实现,这将是这座位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155号农家小院的第四次“巨变”。
          循着这位普通农家妇女的记忆脉络,你看不到来自上层决策与顶层设计波澜壮阔的规划蓝图与美好构想,却能如静水深流般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
          1    悄悄试水农家乐
        我叫海菊,今年48岁,是土生土长的方家庄村人。1989年结婚,刚结婚时,家里有20亩的庄稼地种土豆和小麦,一年能赚个三五千块。带着公婆生活,日子勉强能过得去。可随着女儿和儿子的出生,即便全家人都勒紧裤腰带,日子过得还是紧紧巴巴,有时不得不借钱过活。
          1994年,我们在买化肥时,不小心买到了劣质化肥,土豆只要从地里刨出来没多久,就开始发黑变软。别说是这样的烂土豆,同村其他人家收成长势很好的土豆,由于当年市场行情不好,压根就卖不出去。
          我们年初在银行贷了3000多元的款,眼看就要到还款期,土豆却还烂在地里,一家人欲哭无泪。
          既然守着庄稼不出钱,我和老汉(丈夫)一商量,决定到乌鲁木齐市区打工。到了城里,我才发现,打工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简单。我们一没什么学历,二没工作经验,任凭嘴皮磨破鞋底跑穿,“都没人要”。“没人要就自己干”,我咬牙打定主意自立门户。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几个木桌条凳一拼,一个小小的凉皮店就开了起来。
          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可好景不长,2002年,我们租的小店因拆迁被要求关闭。收拾收拾,我们只得再次回到村里,回到了那个有着两亩地的农家小院。
          此时,距离方家庄村约十公里处,一个度假村出现了。慢慢的,村里的陌生面孔也多了起来,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自行前往山里旅游的城里游客。他们游玩回来,会随意找个路边的农家小院,希望掏钱在主人家吃顿正宗的“农家饭”。
          也有人敲开过我家院子的大门。但我发现,随着来玩的人逐渐增加,客人们的要求也不仅局限于“吃农家饭”了。他们有人提出,希望能找匹马骑着,在山上转转。这对城里人来说是稀罕事,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商机。随后,我和老汉一商量,凑了几百块钱,从老乡家买了两匹马。我负责在家给客人们做饭,老汉则负责到那个度假村门口守着,出租马匹带客人游玩。
            我们算是当时村里最早从事这个活动的人家。农村人不好好种地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事情,在那个时候,被人知道是很丢人的。但为了尽快还债,我们也顾不了这么多了。
          2    带头开办农家乐
          2003年,乌鲁木齐县以方家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欲借助南山旅游开发之机,尝试推行整村集中开办农家乐。
          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听起来不错”实际上“不靠谱”的方案。当时,家家户户的院子都很大,把旧房旧院拆了,重新分配的新房新宅还能有那么多地吗?村里人对这个方案并不“感冒”。
          可我总觉得,那么多人祖上几辈人都守着自己的旧宅旧院,也没能过上多好的生活,与其这样,不如变化一下,说不定日子就能更好,至少“能住进带厕所的新房”。上交了老院子,东挪西凑了6万元钱,我们一家六口搬进了“带厕所”的新家。
          住进了好房子,未必等于过上了好日子。既然有人愿意来农家吃饭,我为何不大大方方地在自家小院办农家乐赚钱呢?在和家人商量后,我成为县上为数不多的首批农家乐老板之一。
          可这招待客人做生意毕竟和自家吃饭不同,怎么才能掌握好烹饪技术呢?
          当我发愁不知去何处学习的时候,县里组织专业人员免费向村民们教授烹饪、电焊、修理等课程。学习结束后,支起两张桌子,摆上几张小铁皮凳,我的“儿里”农家乐开业了。
          那时一周能来一桌客人我都高兴坏了,买菜都不敢多买,一种菜一次就买炒一盘的量,怕多了卖不掉浪费啊。如今,“儿里”农家乐每天都要订2000多元不同种类的新鲜蔬菜。好多客人在我们这儿吃完饭后,还特意买些本地产的鸡蛋、牛羊肉、新鲜蔬菜、瓜果等带回去。
          3    考察发展农家乐
          2004年,初具规模的方家庄村农家乐接待游客5.3万人次。尝到了甜头,手里有了闲钱,大家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
        2005年,在我的号召下,村里26户家庭代表自费去了海南考察农家乐。到了海南,不看不知道,一比较,我才发觉我们的农家乐和人家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在海边,遍地贝壳被人捡起后,稍清洗加工就能卖10元钱。这就跟我们那儿路边遍地的野菜一样,稍微加工一下就好卖,脑子多转转,就能生钱啊!
          海南之行确实让我开了眼界,回来之后,我又向亲戚借了一万元钱,把普通桌一口气全换成了带转盘的大圆桌,十元一把的铁皮圆凳换成了带靠背的椅子,灰色的铁盘子换成了白色亮堂堂的瓷盘,窗帘换成了鲜亮的颜色,墙上挂上了液晶电视,就连厨房的灶台上都镶满了光亮的瓷砖。
          随着乌鲁木齐县旅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前来游玩就餐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
          我家的农家乐,从最初一周两桌客人,到慢慢每天都有人来,营业额从最初一周一两千元,增加到后来四五千元。到了2008年,我又花了35万元,将隔壁邻居的小院也盘了下来,因为我觉得这条致富路,方向对了。
          4    规划壮大农家乐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判断非常正确。
          从2009年开始,乌鲁木齐县先后启动了乌板乌水公路、103省道托里段、环南山公路等一系列民生建设项目,同时还加大了全县垃圾收集、清运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2010年,乌鲁木齐县南郊10个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总投资额达4.5亿元,惠及南郊地区5万余农牧民;
            2012年,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水西沟镇、托里乡、永丰乡四个乡镇,农牧民的生活生产用上了天然气,基本告别“燃煤时代”;
          2013年,《乌鲁木齐县域总体规划暨乌鲁木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编制完成,把乌鲁木齐县打造成国际风景旅游城镇建设的目标,着实令许多村民颇感振奋。
          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再次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又凑了些钱,投资了近百万元,对农家乐进行了再次装修。
          最大的包厢能容纳20人,一张大圆桌就花了3万元,一把布艺实木高背靠椅就达500多元。和隔壁小院打通,整个农家院子里满满当当能摆放20张桌子、七八个蒙古包,可接待400多人同时就餐。
之所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011年,自治区成功申办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从坐落在乌鲁木齐县的冬运会场馆开始施工建设那天起,我就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商机。
            接下来,我还计划把院子加个顶儿,搞成一个大厅,主要承接宴会、会议、婚礼,专做农家乐式的自助餐,还可以根据客人要求提供火锅。
            从最初的小木桌小铁皮凳,到现在的大圆桌大木椅,我实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三连跳”。不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而是顺应着潮流,蹚出了一条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