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次开展冬季水鸟同步调查

26.01.2016  13:01

  涉及30多个调查点,共记录到水鸟14372只

     ●水鸟 
      指在生态上(即某一生活史阶段)依赖于湿地,且在形态和行为上对湿地形成适应特征的鸟类。
        ●水鸟同步调查
        指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标准,多人多点同时对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地点的水鸟数量、地点和环境进行统计和记录的专业调查。           
      (记者盖煜)  1月24日,新疆冬季水鸟同步调查结果出炉,这是新疆范围内民间观鸟组织首次对冬季水鸟展开的调查,涉及到乌鲁木齐乌拉泊水库、库尔勒孔雀河等30多个调查点。
      前期,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了全国首次冬季水鸟同步调查活动,并于1月8日至17日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0多处重要水鸟栖息地同步进行。
      为了响应该计划,充分发挥民间观鸟组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李来兴的倡议指导下,1月15日至17日,新疆观鸟会近30名鸟友对新疆越冬水鸟进行了同步调查,调查期间共记录到水鸟14372只。
        新疆观鸟会会长苟军介绍,这次调查到的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渔鸥等31种越冬水鸟,其中绿头鸭数量最多,达5684只。它们主要栖息在库尔勒孔雀河、伊犁英塔木天鹅湖、石河子北湖等湖面未完全冰冻的水域或湿地。
      李来兴介绍,通过查清越冬期和迁徙期水鸟资源状况,水鸟越冬、迁徙栖息地现状、保护状况及水鸟受干扰及受威胁因素等,建立水鸟越冬期、迁徙期资源数据库,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水鸟资源保护工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资源调查的同时建立水鸟监测网络,不仅可以培养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工作的专业队伍,还可以充分发挥民间观鸟者的作用,这对提高公众对水鸟及其栖息地的认识极有裨益。
        据了解,目前全国2700多名科研工作者已展开冬季水鸟调查工作,这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阅读
        灰鹤首次来疆越冬
      或是受气候影响,且有食物来源
        通过调查,新疆观鸟会会长苟军发现了新疆越冬鸟类的一张新面孔――灰鹤。
      灰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现有记录认为灰鹤在新疆主要为旅鸟和夏候鸟,冬季从未在新疆被发现过。”苟军说,之前,在阿勒泰、巴音布鲁克等地均有灰鹤繁殖的记录。
      灰鹤的繁殖地横贯欧亚大陆,通常都是就近进行南北方向迁徙,在新疆和青海繁殖的灰鹤向南迁到印度东部越冬。
        这次调查中发现,在阿克苏拜城县,有2760只灰鹤越冬,苟军分析,这么大数量的灰鹤来疆越冬,有可能是受到了气候的影响,拜城县的温度适宜,并且有其所需的食物来源。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之前从未开展过此类调查,并未记录到灰鹤的存在。
      除了灰鹤以外,在石河子北湖发现的长尾鸭也实属罕见,全疆仅发现了这一只长尾鸭,确属新疆冬季鸟类的“稀客”。
        苟军告诉记者,从2007年起,就不断有长尾鸭在疆越冬的记录,每次发现的都仅为一两只,由此分析,它应该不是因迷路才落脚于此的鸟,但具体原因目前还难以确定。
      长尾鸭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