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著名作家沈苇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

14.12.2015  13:39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南子报道)12月6日,新疆著名作家、新疆文联《西部》文学杂志总编沈苇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进行了一场大型公益演讲:“亚洲腹地:我们的精神地理。

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免费开放的大型公益讲座,坚持“公益性、学术性、高品位”,十余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馆”讲座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固定的听众群、具有品牌价值的著名学术讲座,为国内历史最长,累计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由讲演稿整理出版的“在文学馆听讲座”系列丛书已出版25种,成为了深受知识界、读书界喜爱的连续出版物。

在演讲中沈苇说,这个讲座与我生活了20多年的新疆有关,也与我新近出版的《新疆词典》、《新疆诗章》有关,“亚洲腹地”是指新疆——地球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斯文·赫定和斯坦因称塔里木盆地为“亚洲腹地”,而美国地理学家埃尔斯沃斯·亨廷顿在《亚洲的脉搏》一书中给了它另外一个命名——“亚洲心脏”,塔里木河就成了亚洲的心跳和脉搏。我们知道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说,那么,精神地理呢?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精神地理?写作者需要怎样的精神地理?

他说:“一片土地上的精神地理由那片土地上的人来呈现,精神地理是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呼应的概念,却是超越并提升二者的。我们对自然、地貌、风光、风土等关注多,对人,对现实的人、此在的人,人的命运、人的挣扎、人的悲剧等,关注少。也就是说,我们常常只留意、只看到一个地方风情和风景的表象,看不到人的内心。

所以,我理解的‘精神地理’,既是一种地理气象,更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人和地理融合后的一种气质与个性。精神地理无疑与地方性、地域性、边缘与边疆等概念有关,也与现代性、当代性、时代性有关。精神地理由地域的人来呈现,也由每一个写作者来创造。换言之,精神地理就是一种与地域有关并超越地域的文学精神。”沈苇在演讲中说。

沈苇演讲当天,还为读者签售了中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新疆诗章》。该书精选了1990年至2015年新疆题材诗作77首。《新疆诗章》和《新疆词典》、《新疆盛宴——亚洲腹地自助之旅》,共同组成了沈苇的跨文体“新疆三部曲”。

演讲结束后,“为你读诗”录制,以及浙江卫视“一带一路”大型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之《乌鲁木齐的昼与夜》的拍摄活动启动。据悉,该纪录片的上一集《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关注的是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