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老记者回忆:难忘行进阿里的日子

01.06.2015  12:55

袁国祥老人翻看当年的日记本,回忆当时的情景

当年骆驼大队行进在海拔5400米的桑株大坂上

    新疆网讯(记者赵剑尘摄影报道)他拍下了让许多人记忆深刻的《军垦第一犁》,拍下了进疆大军艰苦行军记,拍下了喀什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情景,拍下了部队指战员徒步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和田的一幕。

    1949年随西进大军进疆,袁国祥用手中的相机见证了和平解放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的每个历史时期。当时他是解放新疆主力部队第二军政治部摄影员。一部在当时来说万分珍贵的相机在手,存留和定格了一幅又一幅呈现历史画面的瞬间。

    1951年,西藏阿里地区解放。从1952年开始,驼队从和田皮山县桑株镇(现桑株乡)向阿里运送物资。

    1954年四月底五月初,袁国祥和战友们骑着骆驼踏上“昆仑天路”,为阿里驻军运送物资。如今,83岁的袁国祥老人回忆起阿里之行,想起与战友们一起奋斗,仍然历历在目……他向记者讲述了60年前难忘的岁月。

    难忘行路艰险

    1954年夏初,我得到了一个上昆仑山的机会。当时我是南疆军区政治部的摄影记者,早就向往着去阿里高原采访,因为自从解放藏北以来,还就没有一名摄影记者去采访报道过,外界也不清楚藏北阿里的真实情况。

    出发时,当地很多维吾尔族老乡来为我们送行。第一天和第二天沿途看到了正在盛开的梨花、苹果花和杏花,美景在前,并没有想到这是冰雪消融的季节,首先遇到的就是桑株河。

    我早就听说过,上昆仑山要过33道冰河,这一天我们至少过了十几道漂着冰凌的河。其实就是在桑株河上绕来绕去,只是它顺山谷而来,我们无法走过绝壁,只好顺山谷反复渡过这条河。

    山里的天气变化无常,前一刻还是晴空,后一刻就会有乌云卷来,下起冰雹。有一天天黑后,我们搭的帆布帐篷也被冰雹压塌了。我们没有精力再搭,于是拉开帐篷铺到湿地上,盖上大衣或油布,就这样过夜了。

    原本我们以为这一晚会很冷,没想到越睡越暖和,早上爬起来一看,原来我们都被埋在雪下面,大雪像一床厚被子盖在我们身上。如果你要找人,就看哪儿的雪上有个黑窟窿,那下面就睡着一个人。因为人要呼出热气,所以在雪上呼出了一个洞。

    后来在翻海拔5400米的桑株大坂时,骆驼大军两点钟就从曲谷达克出发,天未亮到达二层台,开始爬雪山。驼铃叮当声响彻冰山雪谷,惊跑了野羊,惊飞了雪鸡。我随骆驼队上山,拍下了千峰驼队像长蛇一样盘旋在弯弯曲曲山路上的情景。

    后来上桑株大坂时,山路变成了雪路、冰路,太滑,战士们只好把骆驼驮的干草撒在冰雪路上,有的甚至把自己的皮大衣也脱下铺上去,这样才保护一峰峰骆驼艰难地爬上大坂。

    上山难,下山更难。道路湿滑狭窄,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悬崖,骆驼到了这个地方腿都发抖,有的干脆卧倒不起。运输战士急了,用刀割开驼背上的口袋,不管是面粉还是大米,把它撒在冰雪路面上。

    后来我们还是被困在风雪交加的桑株大坂上,前进困难,后退更不行。当时领导一声令下,一定要保证驼队的安全。战士们立即行动起来,有的卸下驼背上的物资,自己背过去,有的挖雪砸冰,拓宽驮道。当时有一峰骆驼滑倒了顺坡下溜,一位维吾尔族战士赶紧抱着一袋苞谷垫在它的身上,大家上来又推又拉,它才没有滑下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