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罗布泊:“生命禁区”渐渐“生机勃勃”

30.10.2014  05:49

家里的床就是舒服,回家的感觉真好。”10月26日,苏建新在微信圈里发表了他的归来感言。从10月14日开始,这位库尔勒市的高位截瘫患者驾驶电动轮椅,在5名志愿者协助下,完成了罗布泊穿越。

从若羌米兰镇到哈密南湖,这一直线距离600 公里的穿越里程,曾让无数探险者和科考队员望而却步。如今,公路、铁路、互联网直达罗布泊腹地,这片“生命禁区”已变得“生机勃勃”。而罗布泊短短十几年的变化背后,是无数拓荒者和驻守者的付出。

2003年罗布泊镇政府办公地就是三间铁皮房子(据百度)

27日早上,罗布泊镇政府工作人员在新建成的大楼前举行升旗仪式。陈俊锋供图

200公里的路程从荒凉到繁华

若羌,全国面积最大的县,而罗布泊就隶属于它。10月14日,记者与苏建新一行,从若羌县出发,沿着315国道一路东行至米兰镇。米兰镇,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6团场部驻地,这里有进入罗布泊最近、路况最好的路线——即235省道。

据随行向导李友谊介绍,这条路况最好的路线近些年才通车。“十年前,进入罗布泊根本没有人工修建的路,怎么走全凭司机的经验。

从235省道罗布泊入口处望去,起初的沙石路面不足6米,碎石深处的两条车辙伸向北方。行进中,偶有大型货车迎面颠簸而来,沙石乱蹦,尘土飞扬。每辆车和我们擦身而过,都会翻滚出浓浓的沙尘。人在浓尘中只能驻足,耳畔响彻轰隆的机器声,顿感惊心动魄。

没有车辆驶过时,广袤的戈壁荒漠上异常寂静。这样的沙石路大概100公里后,就开始了坚硬略平的盐岩路面。干裂的盐岩接缝处,可见白色的盐状物。而环顾四周,一块块泥块从地里翻起,凸凹不平,像片片硕大的干鱼鳞覆盖在莽莽荒原上。

李友谊告诉记者,我们此时已经“”进了在卫星地图上的那只“大耳朵”里。15日,正在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博士宫华泽介绍,“大耳朵”是罗布泊在不同滞水期积聚的湖滨盐壳在太阳光照射下的不同色彩轮廓,它真实地记录了罗布泊从湖水荡漾到干涸的演变过程。“实际上,罗布泊古湖盆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

宫华泽拿出一张卫星遥感图片,指着图上不同的坐标告诉记者,罗布泊古湖盆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图片清楚显示,如今人类居住的城镇乡村,都是分布在古湖盆周边。“如果以湖心为圆点,到达任何一处人类居住地,距离都在200公里以上。”宫华泽说,“200公里内除了寸草不生的盐漠,就是渺无人烟的戈壁。

这种荒凉的景象,伴随着记者走了三日,直到16日才看到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听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随行人员介绍,这是罗布泊镇和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罗钾公司)所在地。

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条宽10米、长约3公里的柏油公路,而公路两边矗立着罗布泊商贸城、罗布泊镇政府办公楼和边防哨所。

这座位于罗布泊腹地的小镇,和周边景象相比堪称繁华。路灯、人行道、网络基站、污水管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宾馆、超市、饭馆、蔬菜店应有尽有。

25岁的徐美丽经营着一家超市,两百平米的超市内除了有服装、日用品外,还供应蔬菜、粮油。“拉钾盐矿的车每天都往返哈密和镇上,所以我们这里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果不其然,这里尽享了新疆东大门的便利,一些在南疆鲜见的内地物资在这里比比皆是。

五年前从四川德阳来这打工的老张夫妇,如今在镇上开着一间百余平米的饭馆,除了经营川菜外,还供应着新疆大盘鸡和拌面。15 元-20 元的拌面价格,在这里很受欢迎。“矿上的人很爱在我这里吃大餐。”老张说,到钾盐矿打工的人这几年都赚钱了。

24岁的柏兴顺是钾盐矿上一名挖掘机司机,他已经在这里干了五年活。20日,他坐上罗布泊镇到哈密的班车准备回甘肃武威老家。“这比老家要繁华,要不是老婆生孩子,我这次也不回去。”柏兴顺一边在手机上给老婆发微信,一边看着电影。他每月8000多元的收入,大多都寄回老家。柏兴顺说,平时没事了,会在镇上的小广场下棋、喝酒。

柏兴顺说的小广场是罗布泊商贸城前的一片水泥平地。记者看到,镇上的商贩、打工人员在这里聊天嬉闹,过往车辆在这里清洗驻留。

罗布泊商贸城右侧便是罗布泊镇政府。三层崭新的办公楼里,驻有罗布泊管委会、卫生院、派出所等相关机构。记者发现,楼内供排水系统完备、水电暖设施齐全。

罗布泊管委会综合办主任、罗布泊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俊锋告诉记者,目前在办公楼上的工作人员有36人,包括镇政府、管委会、卫生院和派出所工作人员。罗布泊镇上(包括罗钾公司)虽然都是流动人口,但最多时可达一万多人。“当罗钾公司大规模建设时,内地的打工人员就会蜂拥而至。即使冬天不招人,罗布泊镇上也有五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