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新疆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31.08.2016  00:39

□本报记者张丽霞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园地。
      迄今,新疆共有昌吉、伊犁、哈密、乌鲁木齐、和田、塔城、克拉玛依、沙湾、温宿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数量居西北五省区第一。
      2009年起,我区开始筹划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并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我区开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来,不断引进、推广和扶持新品种、新技术科技项目,不断加大科研合作力度,引进科技人才,在促进园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示范辐射、解决就业、脱贫致富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
      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全疆首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2013年开展的全国6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评估中排名第一,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入驻各类企业达到615家,培育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自治区级18家,建成科技创新平台10个、技术研发服务机构20个。
      杏鲍菇是位于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新疆永华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主营产品之一。公司负责人余永强介绍,通过援疆便利渠道,公司食用菌除了销往北疆以外,还远销山西、福建、浙江等地。
      目前,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有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棉花等多个主导产业。“十二五”期间,通过援疆共招商引资各类项目110多个,总投资101亿元。
      带动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了解到,各农业科技园区自建园以来,累计带动农户87万余户,组建合作技术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1240个,建立示范基地339个,参与园区科技特派员人数1513人。
      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所在地最初叫西戈壁——的确是一片茫茫戈壁,后来被开垦成棉田。近几年,该园区不断提高园区农业科技“含金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运行模式,加强电商、微商运作。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民创办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利用高效设施,从事蔬菜瓜果生产,以生产设施现代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种植过程生态化等为发展目标,已申请创建新疆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主要生产有机蔬菜等,其中,大田作物示范区面积3600亩,有机蔬菜示范区面积279亩。
      目前,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农村经济合作社44家。其中,4家合作社已注册了商标,即“西戈壁”“亚克西”“佳明顺昌”“伊洲绿”4个品牌商标。这些合作社对园区内林果、农资进行收购、储藏、销售,极大地带动了园区范围内的物流集散领域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新疆电子商务园区作为乌鲁木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之一,明显带动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全园已吸引60家中小微企业入园,帮助2000多家传统中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残疾人、大学生入园实现电子商务创业梦想,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
      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自2009年以来,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不断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累计直接参与农民25.3万人,组织专家讲座4500余期,培训农民71万人次,接待参观学习93.6万人次,吸收吸纳解决劳动力15万余人次。
      温宿农业科技园区于2015年12月29日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正式批准建设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园区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等7名高端人才入驻园区;与中国林科院、新疆林科院、新疆农业大学等11所大学、院所建立了紧密联系,对红枣落果裂果、林果霉变、新品种培育、核桃产品标准化等项目进行了研究,有机核桃栽培、红枣保花保果、核桃矮化密植、打顶摘心拉枝、核桃多头改接等高新农业科学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与运用。目前,园区建设种质资源圃920亩,汇集储备核桃品种136个,已建成新疆核桃品种资源库。
      而这样的样本,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不是个例。
      精河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专业园区,加速了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喀什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2015年建立了由12名科技特派员组成的创业服务队伍,建设农业适用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基地,示范带动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