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六个“民生建设年” 让民生建设实实在在造福人民

30.12.2014  19:41

10月29日,489名来自喀什等地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赴广东省转移就业。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逯风暴 罗立峰摄影报道)12月23日,23岁的农民吉尔哈丽·吐尔巴依开始在阿图什市创业就业孵化基地里的克州希望服饰有限公司里上班,她主要负责缝制衣服,每个月工资2500元左右。“我喜欢在这里上班,这是我的家乡,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她说。

        而这都得益于今年年初自治区实施的“短平快”项目。明年将是我区第六个“民生建设年”,届时,各类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将继续增加,与此同时,我区也将继续在教育、医疗、养老、扶贫等方面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实实在在地造福人民。

        让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期盼幸福。自2010年自治区开展“民生建设年”以来,5年间,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群众第一,坚持民生优先、造福人民,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改革发展的成果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如果工厂没有开到家乡来,皮山县桑株乡桑株村20岁的约麦尔阿吉·托合提也许会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今年9月中旬,新疆阗羊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试生产,约麦尔阿吉·托合提来公司报名,成为一名纺织工人。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把就业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2010年至2013年,全区财政就业投入183.9亿元;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2.7万人,年均新增50.68万人;制定了10项突破性就业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鼓励企业招用新疆当地劳动者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和少数民族及女性大中专毕业生,基本解决了2009年底前实名登记的7.5万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选派2.3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见习;帮助25.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今年2月9日,自治区党委再次创新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推进“短平快”项目,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短平快”项目在南疆三地州迅速落地。紧接着,又立即启动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工程,一个涉及数百万家庭的就业项目正在新疆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就业是新疆的民生工程,明年,自治区党委决定继续全力推进第六个“民生建设年”,切实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2015年,民生建设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启动实施新一轮双语幼儿园建设规划。坚持不懈抓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入学率,让适龄孩子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全面提升南疆教育水平,进一步改善寄宿制初中办学条件,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稳妥推进大中专院校各族学生混合住宿、混班教学。

        据了解,南疆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南疆四地州人均GDP不足全疆平均水平的45%,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疆的85%,是新疆实现扶贫攻坚任务的难点和重点,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适龄儿童辍学问题。

        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教授潘志平认为,在新疆,让适龄儿童学习生活在学校,有着与国内其它地区不同的意义。

        病有所医

        明年,我区将继续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

        我区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坚决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医民族医药振兴发展。

        5年来,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明显改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9.8%,人均筹资标准从2009年的115元提高到2013年的336元,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实现了统筹区域内异地就诊、异地购药“一卡通”即时结算。此外,还有14.3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得到解决,为众多医疗负担较重的家庭雪中送炭。

        老有所养

        明年,我区将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推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同时加大公共福利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目前,全区有216万人享受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并从2012年起实现了低保金现金发放。城乡低保标准由2009年的城市低保月人均137元、农村低保月人均64元,分别提高到2013年的317元、155元。不仅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补助标准差距进一步缩小,相互衔接,运行有效,保障特困群众的兜底制度也在构建。目前,最低生活保障正在实现与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制度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