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厅住村工作组:依靠科技完成三大创新

29.01.2015  11:13

  林下养鸡变得越来越火热、节水灌溉高产核桃示范田正在得到有效推广、自来水管线改造工程让村民们结束了常年挑水吃的历史……如今,在新疆墨玉县萨依巴格乡,人们的生活变化越来越大。

  在萨依巴格乡克西拉克村的文化墙上,最新的标语写着:“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团结好,社会稳定好”。

  墨玉县萨依巴格乡下辖6个村。新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以来,新疆科技厅下派的工作组,利用人才资源优势,结合南疆农区特点,针对当地产业结构,重点围绕3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

  新疆科技厅住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工作队队长何建国说,只有到了基层,才知道只要认真倾听人民的呼声,真切关心人民的疾苦,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住村工作就一定有收获。

   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克西拉克村是墨玉县萨依巴格乡最具代表性的贫困乡村。因为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一直以来不仅村民生活贫困,村集体经济也非常薄弱。

  然而,克西拉克村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致富优势——这里的大部分土地都种植着核桃树,但树下的空间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住村后,工作组借助这个优势开展“林下养鸡综合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参与两期项目养鸡的9名示范户户均收入超万元,克西拉克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是2013年的3倍多。现在,第三期项目正在报名阶段,初定的示范户名额只有15个,报名人数却达50多户。村民们开始主动接受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现代文明,开始依靠科技改变生活。

  何建国说,这一项目从最初的设计到完成,都是以提高村集体收入、提升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出发点,强化村委会服务功能,提高村委会自身“造血”功能。

  “实践证明,项目让村子有了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农民们有了盼头,”何建国说,“下一步,我们将在保证农民受益的同时,建设屠宰场、联系销售渠道等,构建林下养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