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一半风情在艺术里蕴藏

17.02.2015  14:49

    50多年前,我的父母从东北和上海来到新疆。新疆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新疆是我出生的地方,新疆是我快乐与坚毅的源泉。

    2014年,《新疆艺术》(汉文)复刊,作为这本杂志的总编,我感慨万千。我一直认为,新疆的一半风情在艺术里蕴藏。

    如果说,地下流动的石油、地里埋藏的煤炭等矿产资源是新疆重要的物质财富,那么,新疆大地上流传着的史诗、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资源则是新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新疆人,我最为自豪的是,大多数新疆人一生与艺术结缘,过着双重生活:日常生活和艺术的生活。

    别的不说,单听这些歌曲,就足以让人神往:《新疆好》、《草原之夜》、《边疆处处赛江南》、《送你一束沙枣花》……这些被人们广泛传唱的歌曲吸引来一批批军垦战士和热血青年,让他们满怀激情地投身到新疆的建设中。

    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我8个月大时,被寄养在上海的外婆家。7岁时被父母接回了库尔勒自己的家。当时的库尔勒到处是高大的老桑树,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父亲的老朋友买买提·尼亚孜总要打发妻子女儿给我家送来新熟的桑葚。他家在郊区,离孔雀河畔不远,院子里有十多棵大桑树。

    那甜甜的桑葚是我童年的美味。每年的古尔邦节,父亲都要带着我和弟弟到买买提·尼亚孜大叔家去做客。吃完他家美味的抓饭,爸爸与大叔坐在土炕上一边喝茶,一边用维吾尔语聊天,他们的笑声感染了每一个人。我和弟弟与他家的孩子在树下捉迷藏。

    突然一阵琴声打动了我,我站在那里忘记了躲藏。买买提·尼亚孜大叔弹起了热瓦甫,随着那热烈、亲切的音乐,动听的歌声在古桑树间回旋。听到音乐声,邻居们陆陆续续来串门。于是,有人打起了手鼓,有人开始跳舞旋转。爸爸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舞蹈的人群中,我和一帮小孩也在一旁手舞足蹈。

    如今回想起来,我的艺术启蒙就来自于童年时那欢快的维吾尔族音乐和舞蹈。

    雄浑有力的多元文化大学毕业后我幸运地被分配到自治区文联工作,在工作中,我陆续接触了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回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锡伯族等丰富优美的民族音乐和舞蹈。

    家庭舞会、学校舞会、广场舞会、宴会厅舞会……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阳光中,在夜色里,歌舞从心灵迸发,在肢体绽放。人们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性别,跳得脸庞通红,跳得神采飞扬,跳出生命的激情,唱出心中的热爱。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里,我感到了一体多元文化的雄浑有力。

    在这个各民族文艺家荟萃的大家庭里,我更加感到新疆文化的开放、热情和多元。在新疆,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成为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

    这些年中,我先后参与了《新疆文艺志》、《新疆百科全书》、《新疆年鉴》的编撰工作。并在10年内兼任《中国艺术报》驻新疆记者站站长工作。在史料里、在访谈中、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我看到、感受到,爱美的各族人民用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将居室装点得色彩缤纷,把生活点缀得五光十色,让秀丽的春色占据生命的每一个空间。无论走进维吾尔族民居还是走进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居民的住处,大到墙上挂的壁毡,地上铺的地毯或花毡,小到绣花枕头、褡裢、锅垫,都或织或绣着美丽的花纹和图案,那缤纷的色彩,巧妙的构图,精致的工艺,让人拍案叫绝。

    在新疆,享用美食都要调动全部的感觉器官: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甚至是听觉,香味首先扑鼻而来,赤橙黄绿青蓝紫愉悦着你的视觉,酸甜苦辣咸触动着你的味觉,美妙的民族歌舞音乐让普通一餐都变得如宫廷盛宴般让人享受。

    在新疆,许多人的家里都收藏有一种或多种乐器,热瓦甫、都塔尔、弹拨尔、手鼓、冬不拉、库姆孜、马头琴、吉他、手风琴、钢琴……这些乐器或挂或摆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周末、节假日亲朋好友聚会,许多房间都传出了优美的琴声。

    这种民族的心声,美妙的音乐震撼着我,在陪伴女儿学钢琴的同时,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一曲《兰铃花》从我的指间流泻,霎时房间里响起了动听的乐曲,宛如啼鸟幽鸣,弹着弹着,我被自己的琴声陶醉了,心里流溢着幸福感。

    美妙的音乐启发了愚钝的我。五音不全、不识音乐为何物的我,在不惑之年不仅很快学会了五线谱,而且也攻下了一曲又一曲音乐的弹奏。从音乐中我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

    一个充满富矿的聚宝盆后来我有幸到《新疆艺术》这个以这片土地命名的艺术理论期刊社工作,聆听了许多艺术大师的教诲,参与了很多别具一格的文艺理论研讨会。

    新疆丰富多彩的艺术让我枯燥的生活有了色彩,让我有了放飞想象的空间。我的人生因艺术而精彩而超越。

    我把对新疆山水哺育和滋养的回望融入了散文随笔集《缤纷的世界多彩的民族》;把对新疆文化的敬仰收入文艺评论集《追寻美之音符》;把亲情、友情,新疆的美食纳入了长篇儿童文学作品《费多与果果》中。

    我在编辑梳理稿件时,为新疆文化在多种语态中的绽放而感动。新疆文化如一个充满富矿的聚宝盆,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勤劳的探矿者。在新疆,我在汉文书法、维吾尔文书法、哈萨克文书法、锡伯文书法、蒙古文书法展中目不暇接,感慨万千。一批新疆本土音乐人的精彩演绎引起国内外的瞩目,“刀郎现象”几乎成了当前歌坛的一个研究课题。

    在新疆,我在画家的画作中看到了开拓着的新疆空间和流光溢彩的大漠雪山、绿洲戈壁。新疆画家笔下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已成为深沉、厚重的文化载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人的艺术生活由单一变得丰富多彩。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我为自己是新疆人而自豪。在新疆这个广阔的艺术殿堂里,人人都有机会开掘自己的艺术禀赋。

    作者: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