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湾老人巧手裁出“中国梦”(图)

16.01.2015  03:13

编者按:呆萌的十二生肖,绚美的杜鹃花,舞蹈中的各族小伙伴......75岁老人刘贤英用剪纸作品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这是在老年大学,刘贤英展示《56个民族是一家》。(曾照美供图)

浇花,写字,剪纸……这是新疆塔城地区沙湾老人刘贤英的一天。

这位75岁的古稀老人,凭借不会枯竭的好奇心和一双勤奋的双手,将她别样的晚年生活记录在一张张镂空的彩纸和画布上。

1月14日中午,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身在沙湾的刘贤英老人时,她正在一张8尺长的宣纸上,用篆书书写《兰亭序》。她说,今年3月,去北京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活动时,就带这幅作品。

让生活充实起来

刘贤英曾是沙湾县中国农业银行的会计,终日与数字打交道,1995年退休后的刘贤英,对没有工作的生活感到难以适从。

刘贤英回忆,那段时间她总想做点什么,好让曾经忙碌的生活充实起来。

比起打太极、麻将和扑克等老年活动,刘贤英更喜欢做些安静雅趣的事。

有空时,刘贤英会利用废旧物品创作一些类似鱼缸或书签的迷你工艺品。老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她用松树果制作的假山就摆在她家的电视上,最近还长出了小草。

画画也是刘贤英打发时间的项目之一。她的工笔画已经画满了6个A4纸大小的本子。内容都是她从孙子的小人书上看来的,人物、卡通、植物都有。

可这些,并不能满足刘贤英。

我老家是西安的,从小就看着妈妈坐在炕头剪纸。” 刘贤英说,退休后有了大把的时间,正好可以学学这门手艺。

剪纸取材方便,简单易学。回西安探亲时,刘贤英买回一本很厚的剪纸教材,没事就翻开琢磨,喜欢什么就剪什么。剪纸纤巧天成的风趣,让她越发沉迷。她的作品吸收了陕西民间剪纸流派的风格,精巧秀气,人物花草多,反映各种人的生活状态。

转型的剪纸达人

刘贤英曾患过胃癌,但手中的剪刀和彩纸,不仅充实了她的生活,也成了老人缓解身体疾痛的良药。剪纸作品《十二生肖》,就是她在病房里打着点滴完成的。

2012年,沙湾县有了老年大学,就在距离刘贤英家走路不到15分钟的地方。这让她欣喜不已,这一入学就是两年。就在这期间,她创作了不少作品,最得意的是《56个民族是一家》。

通过照片,记者看到老人的这幅作品上,56个民族身着各自的民族盛装,分两排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近5.6米长的纸上。中间写着“民族大团结 共圆中国梦”的字样。

仅是搜集上面的56个人物形象,刘贤英就花了2个月的时间。8个月后,作品成形。

第二期结业时,老年大学要求所有学员交“作业”作为考核。

结业当天,200多位同学第一次看到了她《56个民族是一家》和《十二生肖》等剪纸作品。

惊叹于刘贤英的手艺,几位同学偷偷将作品投给了北京夕阳红文化发展中心,参加2013年3月举办的《和谐盛世》全国书画摄影诗文大赛。《十二生肖》被评为特等奖。

除了剪纸,刘贤英还在老年大学学习了篆书书法。

我的老师跟我说,这种书法已经快要被国内遗忘了。倒是外国人研究的挺多。”老师这句话,对于不服输的刘贤英是一种刺激。

反复的临摹和练习之后,刘贤英成功写出了324字的篆书《兰亭序》。沙湾当地文化部门对此大加赞赏。

闲不住的老人

此后,刘贤英老人没事就会给北京夕阳红文化发展中心投些作品过去。

北京夕阳红文化发展中心编辑部主任郭秀丽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老人投来的作品中,除了剪纸和书画,还有一些文章。她用文字回顾了丈夫在部队的生活,也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郭秀丽说,2014年,老人投来四篇原创文章。其中三篇获评一等奖,还有两篇入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辉煌足迹》一书。同年8月,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名誉顾问”,中心推荐了刘贤英老人。

2014年年底,刘贤英从全国100位老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文化部文化中心聘用的6名“名誉顾问”之一,聘期一年。今年3月她将前往北京,参加研讨会。

这些事儿,老人的三个儿女至今都不知情。

在老伴王景文眼里,刘贤英是个闲不住又要强的人,“她这辈子忙惯了,闲了反而不自在。”王景文说,尽管他对妻子的爱好不感兴趣,但看着她剪纸、写字时享受的神情,他倒有些羡慕。(古丽米娜·依力哈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