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丝路庭州音乐节旋转的不仅仅是舞台

27.01.2015  18:16

新疆籍音乐人陈衍州在丝路庭州音乐节上演出。

观众在观看丝路庭州音乐节。

    新疆日报讯(记者鲁焰 邹懿摄影报道)

    音乐无界

    不久前,在昌吉市举办的丝路庭州音乐节,成功地圆了许多人的梦想。

    在2014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丝路庭州音乐节上,记者看到了众多音乐人在这里集结,不少是在国内外拿过大奖、参演过国际性演出的知名音乐人。

    在演出现场,本次音乐节发起人之一、旅行者乐队主唱张智笑呵呵地给记者介绍着:你看,这是新疆顶尖贝司手之一,旅行者乐队、舌头乐队创始人吴俊德;那个小伙子名叫叶尔波利,参加过德国音乐节演出,他将传统的以及现代音乐融入冬不拉和吉他弹奏中,创出独特的弹奏方法;来自锡林郭勒盟扎鲁特草原的那个黑黑壮壮的胡格吉勒图,出生于蒙古族音乐世家,走过60多个国家,是阿基耐乐队核心人物,他的马头琴演奏特别煽情……

    记者还看到,乐队里有一个高大的“老外”,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名叫帕萨,他的架子鼓与整台音乐珠联璧合,将音乐中的激情进一步白热化,也让音乐节瞬间有了国际范儿。

    三天里,这些音乐人轮番走上舞台,唱响音乐节;三天的音乐节,就是新疆民谣与世界音乐风的大融合。张智的《依奇克里克》《巴克图口岸》,小舟的《玛格萨》《罗布泊》,叶尔波力的《阿勒泰》《》,吐洪江的《沙枣花》《卷珠帘》,王启源的《见或不见》,凯萨的《等着我》《电话》……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来自全疆各地以及从云南、北京等地甚至从国外赶来的音乐人,汇聚在舞台上,竟是第一次。

    尽管是首次合作,但他们专业水准高超,具有对音乐的深刻领悟,只要第一个音符奏响,相互之间,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把配乐复杂的音乐共同演绎到极致,产生出乎意料的音乐美感。

    三天的音乐节,给到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音乐盛宴。

    民谣从新疆泥土里“”出

    12月,冰天雪地的昌吉,因为有了音乐,而变得热气腾腾。

    12月19日晚8点,可容纳500人的昌吉回族自治州艺术剧院座无虚席,当来自锡林郭勒盟扎鲁特草原的胡格吉勒图,在徐徐升起的幕布后面用马头琴拉响第一个音符,音乐节就在人们的期待中,在众多音乐人的尽情演绎中,绽放姹紫嫣红。台下爆发的掌声与欢呼声,则将音乐节步步推向高潮。

    新疆的音乐资源,太厚重了,多元文化的滋养使生长在新疆的音乐人天赋禀异,他们的音乐是从新疆泥土里“”出来的,许多音乐人走出去了,却始终唱着故乡的歌,始终抒发着对新疆的浓烈情感。

    舞台上,生长于阿勒泰、年轻帅气的叶尔波利,参加过很多国际音乐节。他头戴呢帽,身穿大衣,一副哈萨克小王子风范,他将冬不拉、曼陀铃弹拨得出神入化,将观众的心撩拨得涟漪阵阵,为乐曲增添迷人华彩。他还带来个人第二张专辑《阿尔泰》里的冬不拉独奏曲《》和改编的塔塔尔民歌。他告诉记者,“我要把新疆的美传播到世界!

    刚刚以《巴克图口岸》从首届“彼岸花开华语民谣奖”斩获最佳民谣的张智,生长在克拉玛依,现居丽江。他创作的几十首民谣,无不来自家乡的土壤,他一直醉心于去新疆各地搜集和学习各民族音乐。从他的两张音乐专辑《尼勒克小镇》《巴克图口岸》就可看出,这些从新疆泥土里“”出来的民谣,张智把它们唱到了云南、四川、北京和深圳等地乃至世界舞台上,让新疆的多民族音乐元素散播到更远的地方。

    在克拉玛依成立音乐工作室的凯萨,29岁,活泼开朗,一把吉他加一支萨克斯,就可以令他如痴如醉。他在内地10年打拼,把中国转了两圈,并出版6张专辑,还与国外唱片公司签约。他对记者说:“如今站在家乡的舞台,又有这么好的音乐设备,真是太好了,我希望这样的音乐节越来越多,并更加成熟。

    吐洪江,《中国好声音》学员,当他弹着吉他,以他那磁性的歌喉唱起《卷珠帘》,台下的观众情不自禁发出阵阵惊呼,被他的出色唱功所征服。他唱民谣《短信家书》,唱俄罗斯民歌《沙枣花》,唱图瓦民歌《孔古瑞》。他说:“我要把我最喜欢的歌曲唱给家乡的父老乡亲!

    弄潮还需更多推手

    三天的音乐节,头两天的门票早早售罄。

    这让音乐节的组织者喜出望外:民众原来是多么需要音乐来滋养生活。

    第一次以剧场音乐节的方式为家乡人民演唱的新疆音乐人,同样也喜出望外。

    而闻名疆内外的音乐人要在昌吉演出了,他们粉丝的心情也同样可以用“喜出望外”来形容。

    丝路庭州音乐节,就这样让一座承纳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大舞台旋转起来,让有梦想的人们各得其所,让观众又一次领略到了新疆文化的一体多元。

    冬不拉、艾捷克、马头琴、达甫……以及吉他、曼陀铃、架子鼓等,在一曲曲夹杂着多民族音乐旋律的音乐里,将最美的情怀,带给观众。就这样,舞台上的音乐人与舞台下的观众,一起沉醉,一起狂喜。

    为何要举办这次音乐节呢?事出偶然,却又有其必然性。

    音乐节策划人之一张智去年夏季来新疆采风,得知消息的歌迷们准备了烤全羊迎接他的到来,他的昌吉好友刘传金在筹划他的演唱会时想到了把疆内外的新疆音乐人集结在一起。

    无论是活跃在新疆各地的音乐人,还是漂在内地的音乐人,他们共同的根都在新疆。而无论他们走多远,故乡的音乐养分,一直是他们音乐创作的源泉。新疆,也是他们渴望一展歌喉的地方。

    策划者之一张鹏程在谈到音乐节的初衷时告诉记者:“首先是新疆多民族聚居的民族音乐元素与生活形态,适合搞音乐节;其次是新疆走出了诸如舌头、旅行者和IZ等优秀乐队及吴俊德、张智、叶尔波利和小舟等优秀的独立音乐人;再次是目前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新疆需要创新文化消费形态。我们期望做成一个丝绸之路上的全新音乐品牌,并努力推向国际化。

    “新疆太需要这样一种形态的音乐表达方式,太需要音乐甘霖来浇灌这片土壤!”音乐节另一位发起人刘传金说:“顶着巨大压力组织这样一场音乐节,在没有任何赞助的情况下,本意就没考虑能否收回成本。

    三天音乐节,在一群热爱音乐的民间人士的发起下,在昌吉州党委宣传部和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的积极支持下,完美谢幕。有累计近两千名观众观看了演出,还有近千名无法赶到现场的人们,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通过网络同步直播看音乐节演出。

    丝路庭州音乐节的成功举办,带给新疆人的首先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它借助外脑和外力,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整合疆内外丰富的音乐资源,集结优秀的新疆音乐人,让“一池春水”活起来。

    这次音乐节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回顾时,张鹏程的反思令人思考。

    他认为,国家正在进行“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文化交流作为丝绸之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软实力,需要有更多的文化元素和文化活动充实起来。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要冲地带,与丝路沿线的地域与国家有深厚的地缘和人缘关系,更孕育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可以为国家战略贡献更多的软实力。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文化形态,则是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交流与对话方式。

    张鹏程告诉记者,联络国内知名的旅行者乐队参与音乐节策划与筹备,也正是期望这些走出新疆的优秀音乐人能回报家乡,让这片丝路音乐热土开出更加娇艳的花儿。

    “我们期望充分汲取此次音乐节筹办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努力将‘丝路庭州音乐节’这个品牌保留与延续下去,形成品牌良性输出模式,与新疆各个地方形成文化与旅游等多形态的战略合作,如室内剧场小型音乐节、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室外音乐节、毡房音乐会、城市品牌的音乐主题曲、宣传片制作及音乐采风等,并形成一个以丝路音乐节为品牌的特色文化展示与交流平台。

    的确,丝路庭州音乐节唤起更多的人关心与发掘优秀民族音乐元素,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新疆更多的原创音乐,也将通过更多的平台,满足社会需求,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