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5年投入106.15亿减贫159万人

19.10.2014  17:54
  

  17日,在第一个全国“扶贫日”,新疆召开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从2010年—2014年,新疆共投入106.15亿元,采取进村入户、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实施了15000多个扶贫项目,全疆累计减少扶贫对象约159万人。

  记者了解到,在已脱贫的人口中,全疆3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450元提高到约6600元,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GDP的增长幅度预计超过全疆平均水平,全疆3869个贫困村中,约有2263个村达到整村推进验收标准。

  在电视电话会上,新疆党委常委、秘书长白志杰说,目前,新疆还有224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产业发展缓慢,城乡、区域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全疆贫困状况依旧严重。

  白志杰要求,今后,新疆要以扶持产业,促进就业为重点,对每一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识别结果,精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实施,开展精准扶贫,做到帮扶工作精准到村、到户、到人;依托当地资源,帮助贫困村发展农林牧旅游等产业项目,培育特色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通过产业扶贫,促进就业增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帮扶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增加集体积累,加强阵地建设。同时,还要创新帮扶机制,采取更加措施,切实激发内生动力,确保扶贫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会议对69个新疆部门单位包村定点扶贫先进单位、59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新疆副主席钱智主持会议,新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出席会议。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正值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全国“扶贫日”。

  国务院将10月17日确定为全国“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加强扶贫理论政策研究交流,对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向贫困宣战,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贫困人口众多,致贫因素复杂,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人口贫困发生率高。扶贫攻坚,让贫困地区尽快走上持续快速发展道路,让扶贫对象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始终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新疆这样一个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更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这对于不断巩固全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多年来,新疆紧紧围绕“开发式扶贫”的重大部署,不断转变扶贫开发观念,充分发挥“授人以渔”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变“输血”为“造血”,全疆南疆三地州、边境地区、贫困山区“三大重点区域”扶贫攻坚取得了新成就。但新疆扶贫开发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扶贫开发仍然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历史时期。

  按照新疆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疆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疆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拉大趋势。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消除贫困的根本举措,把核心放在增收攻坚上,把促进贫困人口增收作为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按照“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完善机制”的扶贫开发方针,继续突出南疆三地州、边境地区、贫困山区主战场,把产业扶贫作为解决特殊困难地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培育特色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特别要抓住中央支持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机遇,支持发展吸纳就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微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南疆发展特色民族产业等短平快项目,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