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抗战记忆】刘宗香:不忘抗战记忆永葆军人本色

31.08.2015  13:13

图为烈士亲属和嘉宾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和小演员一起演唱歌曲《小麻雀》。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于梦冉 秦梅花 通讯员刘利君报道)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纳达齐牛录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常年穿着一身老式军装,左胸前挂着七八枚磨损的纪念章……

    老人叫刘宗香,是一名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这些军装都是老朋友送的,平时父亲都是这样穿。”刘宗香的儿子刘尊龙说,父亲17岁参军,至今他依然喜欢穿军装,那段不能忘却的抗战记忆,让父亲永葆军人本色。

    2015年88岁的刘宗香,如今依旧清晰地记得昔日的战火硝烟、破碎的河山、侵略者的刺刀以及中国军人英勇顽强抗战的一幕幕,他说:“我要永远穿着军装,不忘军人本色。

    “我听新闻说,9月3日天安门广场要举行大阅兵,习近平总书记要向抗战老兵发纪念章。”刘宗香的晚年生活很充实,他每天都听广播,看报纸,这段时间,新闻里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内容很多,老人每天都在关注。

    从江南水乡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支援建设,安家落户,老人早已心系边疆,他不会忘记那段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岁月……1927年,刘宗香出生在江苏省丰县一个农民家庭。1943年,17岁的他加入了丰县一个区中队,成了一名战士,第二年转入八路军部队。说起自己的参军经历,刘宗香记忆犹新,“那年我二哥当兵去了,父母不再让我当兵,我偷着去的。”老人不紧不慢地叙述着。

    刘宗香回忆说:“那几年,我们部队先后在江苏丰县、山东曹县以及河南新乡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老人如数家珍地讲述着,也就是1944年,他的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在一次战役中被打断。

    “1945年,日本投降了,国民党又挑起了内战。”至今,刘宗香仍然记着自己部队的名称: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七纵队21旅61团3营9连,自己是班长,带着10多名战士。“那时,班里有时人多,有时人少。每次打仗都有战士牺牲,到了新地方,也会有新战士加入。

    根据刘宗香在叙述中提到的时间、地点、部队名称等内容,从百度上可以搜索到这段历史: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1945年9月至11月,先后取得了上党、邯郸战役的胜利;1946年7月至1947年5月,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取得破击陇海路和定陶、鄄城、晋南、豫北等战役的胜利;1947年6月30日至1948年10月,又取得鲁南战役胜利,随即挺进大别山。

    “战争是残酷的,每参加一次战役都有很多人牺牲。我们活下来不容易,”刘宗香指着胸前的一排纪念章一一解释,“1947年,在一次战役中,我带着战士冲锋在前,抢到了一门山炮,那可是能打好几公里远的大炮。”仔细端详这枚军功章,依稀可以辨清上面刻着“人民功臣”的字样。老人继续说:“抗美援朝战争也很残酷,仅在1952年至1953年间,我就因表现突出两次荣立三等功。原先有两枚三等功纪念章,让儿子弄丢了一枚;还有两枚是解放大西南和中原时颁发的,另一枚是渡江战役胜利的纪念章。

    从17岁参军,到28岁复员。11年间,刘宗香在战争的硝烟炮火中成长,奉献出自己美好的青春。1957年,他响应国家支援边疆的号召,这位老兵再次踏上征程,离开家乡来到新疆,支援边疆建设。

    “虽然我们老了,可是国家没有忘记我们,每年都给我发军人伤残补助,今年我领到抚恤金13800元。”刘宗香很满足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新疆的58年间,他和妻子养育了一个儿子,一家人依靠双手辛勤劳动,生活富足、安稳。

    2013年9月27日,自治区纪念陈潭秋等革命烈士牺牲70周年活动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烈士亲属和嘉宾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毛泽民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空军新疆航空队纪念馆等地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