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承办“十三冬”共节省资金3.4亿元

25.12.2015  09:40
  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多家媒体都对12年来冬运会首次走出东北,走进新疆充满好奇,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

  新闻媒体记者:本届冬运会是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后首届冬运会,也是冬运会首次走出东北,走进新疆,这意味着什么?

  十三冬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高志丹:这说明中国冬季体育项目发展跨越到新的历史高度,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新疆综合实力的体现,新疆冬季运动发展的体现。这不仅是一场冬季盛会,也是展示新疆体育成就的盛会,为培养锻炼更多冰雪体育人才具有推动作用。

  推动“3亿人上冰雪”是新时期中国体育工作的新起点,不仅是新建了冰上运动场馆以及更多青少年上冰雪,而是提升全民素质,推动全民健身、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另外,这届冬运会也将冰雪体育运动推广开来,为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新闻媒体记者:本届冬运会从筹办到开赛,是怎样体现节俭办赛宗旨的?

  十三冬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光明:距离冬运会开幕还有20多天,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根据统计,承办本届冬运会总共节省资金3.4亿元。

  首先,少建了一个场馆,我们把短道花样馆的附馆改成了冰壶馆。另外,在办赛要求范围内,我们把跳台滑雪项目设在了黑龙江的亚布力滑雪场,这一项,就节约了一亿多元。

  原先,组委会打算把开幕式设在自治区体育中心,改建扩建需要8000多万元,考虑到节俭办赛,就把开幕式改在新疆冰上运动中心举办。

  本届冬运会的雪上项目,在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和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两家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滑雪场上进行,由企业承担雪上项目这种做法,在历届冬运会上是没有的。所以,这样算下来实实在在节约了3.4亿元。

  新闻媒体记者:本届冬运会是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那么组委会在举办比赛之前,有没有考虑到承办地的接受能力?

  十三冬组委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副司长孙远富:每一次举办综合运动会,我们都会在设计时就考虑到承办地的承受能力、场地条件、接待能力、周边环境等各方面问题。

  新疆承办的这届冬运会,确实规模最大,中国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东北、华北,甚至南方城市都开展了冰雪运动,加大专业运动员培养投入,报名人数自然增多。据统计,本届冬运会有52个单位进入决赛,总计1300多人。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