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车:双语培训班助推农民“走出去”

01.07.2015  13:32

6月12日下午,在库车县哈尼喀塔木乡西乡村村委会大院里,结束了一天劳动的村民们在这里打排球。

    天山网讯(记者庞雪芳摄影报道)库车县哈尼喀塔木乡西乡村距离县城75公里,这里是阿克苏地区安监局住村的地方。在持续推进的“访惠聚”活动中,阿克苏地区安监局住村工作组坚持教育引导树正信、文化引领展新风、促进就业暖人心,多措并举,固本强基,在“去极端化”上主动作为。

    用群众文化队伍占领思想阵地

    6月12日下午,在位于库车县城75公里的哈尼喀塔木乡西乡村村委会里,篮球场早已被前来打球的村民“占领”。村民艾海提·艾依提在场边观看了一会便直接走到了住村工作组的周转房里,找工作组商量迎接“七一”演出活动的准备情况。

    艾海提·艾依提是西乡村的民间艺人,同时也是该村文艺队的队长。今年元月份,由村里2名老艺人牵头,发动会唱歌、舞蹈、服装表演等特长的青年及文艺爱好者组建村文艺队。在“三八”、“五一”、“五四”等节日,第3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和农闲时间,开展爱国诗歌朗诵、唱红歌、自编自演“去极端化”小品大赛、模特走秀、大型卖西来甫等活动,已经举办了大型群众性综合文体活动11场次,参与人数3000人次以上。

    阿克苏地区安监局住村工作组组长杨勇介绍,工作组着力发挥村级阵地平台优势,管好用好远程教育设备,完善规范图书阅览室,投入12万元硬化、美化活动场地,推动文化活动有序、常态化发展。

    双语培训班助推农民“走出去

    在西乡村村委会门口,道路两边有数十家小商贩在这里摆起了小夜市,摆夜市的村民看中了村委会“商圈”的商机。

    夜幕下的村委会,灯光通明,国语学习书声朗朗,成为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小夜市是为村里办起的夜校服务的,有些村民上完夜校后肚子饿,又找不到可以吃饭的地方,于是就有村民想到了在村委会外开夜市。”杨勇说。

    针对群众就业技能不高、就业渠道单一、增收致富困难等问题,工作组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群众就业。同时,发挥优势,制定“双语”夜校,由工作组成员精通“双语”的干部主讲,每晚教学一个半小时。自3月开办以来,每天学习的人数达到50、60人。

    17岁的努尔曼古丽·乌司曼已经在夜校学习了一个多月,她和家中上初中的妹妹经常一起在村委会的夜校上课,相互督促、相互学习。

    “这里的老师教得很好,学好汉语后,我想开个美发店。”努尔曼古丽·乌司曼说。

    除了开设夜校,工作组还充分发挥安监部门自身优势,主动对接联系中石油、中石化下属加油站点、库车天山林场、棉纺织厂等用人企业,达成用人意向50人。目前已有34人正在参加转移就业培训,就业后人均可为家庭每月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