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好声音”唱响幸福歌

11.09.2014  12:48
  

 

9月3日,在奇台县犁铧尖广场,62岁的蒲玉芝(中)和同伴们正在排练舞蹈。

  9月6日,吃过午饭,65岁的王永福骑上三轮车驮着他的“家当”往犁铧尖广场赶去,那里有20多名秧歌队队员在等他,每天下午4点在广场集合排练舞蹈。

  这个平均年龄在55岁的老年团体是新疆奇台县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背后是政府10亿多元的文化基础建设投资,以及奇台县立足优势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诚意。

  就像王永福感受到的,以现代文化引领不单是物质层面,还包括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它最终的立足点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四馆一场配套建设

  奇台人喜欢听戏、唱歌、跳舞、说方言、谝闲传。

  王永福也不例外。他的“家当”是一个优盘、便携式音响、队员们的秧歌服。优盘里存有《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上百首流行歌曲。

  退休前,王永福是一名教师,他现在负责秧歌队的歌曲采集、播放及队员训练。从手腕的翻转、脚步的挪动,再到表情的配合,他都要求精益求精。

  如果人员全部到齐,正好是80人的大型秧歌队。每年正月十五,王永福和同伴们都参加县里组织的秧歌比赛。虽然没有拔得过头筹,但这种活动让他们感觉晚年生活很充实。

  62岁的秧歌队队员蒲玉芝说,各种文化的交融让人思想开阔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开始不断追求精神享受。

  自治区党委提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来,奇台县从加强基础设施入手,城镇“四馆一场”和乡村“一站、一场、一室、一屋”基本配套。先后投入10亿多元,建成犁铧尖文化活动中心、古城体育广场、体育馆、古城商业街、主题文化公园、农耕文化博物馆、赛马场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面积达65万平米。

  奇台县委书记李新光表示,奇台自古就是商贸活动频繁的场所,来自天南海北的客商之间,西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如今,这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孕育了奇台人的豪放、粗犷、热情。

  “好声音”吸引游客

  有了王永福、蒲玉芝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王新寿举办“奇台好声音”毫不含糊:“压根儿就不担心没人参与,奇台的文化氛围在那里。

  2014年年初,这位奇台人网的创始人王新寿开通了奇台人网微信公众号,粉丝达3万人。

  王新寿每天上下班都经过广场,看到老人在唱歌跳舞、年轻人在跳健身操,看了《中国好声音》后,这不禁让他想到了创办奇台人自己的“好声音”.

  这个专为“草根歌手”搭建的平台,从去年春节开始,瞅准了农民、返乡大学生、县城白领,无需报名费,经过海选、周赛、月赛、季赛、复活赛、总决赛共89场,历时近一年,共有560人参与。除了奇台本地人,还有来自乌鲁木齐、阜康、大黄山、木垒等地的群众参加。在奇台人网上,还能随时观看节目视频。

  进入旅游旺季后,有游客看到比赛,现场就申请参加。此后,“奇台好声音”成为吸引外来游客的一个招牌。

  近年来,奇台县正是依托丰富的民俗文化,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层次和水平,群众性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常态化、广泛化。目前,群众业余文化团队65个,业余文化骨干164名,推荐67人为昌吉州基层文化带头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4人,建立了1000余人的各类文化体育人才库。

  提及“幸福指数”,李新光有他的“三大基础指数”理论:第一是安全指数,不管有钱没钱,生活都很安逸;第二是健康指数,不管贫穷富有,平均寿命要长。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到70岁,奇台县要达到80岁甚至更长;第三是快乐指数,老百姓在这里生活是感到压抑,还是方便?“这是我们奇台富民强县的最终含义,也是我们要追求和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