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精彩演出 征服观众深受好评

05.08.2015  13:22

    再现芭蕾舞剧浪漫主义经典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雅平 李菡报道)8月2日晚上,由白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表演的芭蕾舞剧《吉赛尔》在新疆人民剧场上演,再现芭蕾舞剧浪漫主义经典。

    《吉赛尔》讲述了乡村少女吉赛尔与伯爵阿尔伯特因为门第悬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心碎而亡后吉赛尔的灵魂仍以爱与宽恕奋力守护着爱人的生命。

    《吉赛尔》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的《自然界的精灵》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东方集》中的诗篇《幽灵》,该剧于1841年6月在法国巴黎首演。是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代表作,有着“芭蕾之冠”的美誉。这部舞剧在第一幕中充满田园风光,第二幕又以超自然的想象展开各种舞蹈,特别是众幽灵的女子群舞更成为典范之作。这次来疆演出的白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在独舞和群舞上都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观众古丽海尼木说:“他们舞跳得好,表演也精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将人物感情表达得很丰富。芭蕾虽然是高雅艺术,但还是比较容易看懂。

    观众王琴在看到美丽的吉赛儿死亡时难过地哭了。她说,虽然语言文化不同,但艺术是相通的,演员们的精湛表演已表达出了一切,让人感动。

     疏勒之恋》:

    让新疆故事在世界传唱

    19世纪初,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亚曼牙乡一对维吾尔族青年热孜娅与赛丁的生死爱情故事,成为新疆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3日晚,演绎这段爱情千古绝唱的舞剧《疏勒之恋》在新疆艺术剧院精彩上演。

    《疏勒之恋》共分为序《花恋》、第一幕《诺言》、第二幕《沉香》、尾声《化柳》。近90分钟的时间,《疏勒之恋》将那段触目心弦的爱情故事的场景一一再现。热孜娅与赛丁用最真实的情感和信念,誓死捍卫真爱的情景,让现场的观众满眼泪光。直到剧幕的尾声,一场热闹、现代、时尚的维吾尔族婚礼,才将观众带出了悲伤情绪。

    虽然,热孜娅与赛丁故事古老,但从序幕起,《疏勒之恋》现代化的思考和表达带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该剧的叙事手法,运用了电影剧本创作时的倒叙、插叙、“蒙太奇”等艺术手法,在时空对接、视觉交错中,不断地展现出故事性的矛盾与冲突;该剧的舞蹈编排,将维吾尔族舞与现代舞融合,将人物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同时,该剧音乐也将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相融合,为剧目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舞剧《疏勒之恋》于2014年由喀什地区疏勒县文工团打造,也是山东省文化援疆的重点项目之一。创排至今,该剧在当地演出达40余场,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

    我国知名现代舞蹈家金星是《疏勒之恋》的艺术顾问。她几次来到新疆,对该剧进行指导。当晚,金星在现场观看完演出后,还与演员们一起谢幕。她说,《疏勒之恋》可称为一部新疆的现代舞剧。

     丝海梦寻》:

    重现“海上丝绸之路”传奇

    由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大型舞剧《丝海梦寻》于3日晚在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剧院上演。舞剧以浓郁的闽南文化元素为主,同时添加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情风俗,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有机融合,营造出了一帧帧色彩斑斓,意味隽远的舞蹈画面。

    该剧讲述了八百年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刺桐港活跃着一支“通远舟师”。年轻的水手阿海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献出了青春,妻子桐花毅然让儿子小海继承父辈的宏愿,继而延伸了丝绸之路,迎来万国商贾,连接起中华民族与万国友邦的深情厚谊。通过一家两代水手远洋的命运,展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贸互通、文明交融、情感增进的景象。

    舞剧《丝海寻梦》是由福建省歌舞剧院于1992年创排的传统舞剧《丝海箫音》改编复排后的新版本,融入了很多时代新元素。此剧自去年8月16日在福州首场公演以来,已在国家大剧院、上海、澳门等地演出30多场。在此期间还相继赴纽约联合国总部、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构总部、比利时欧盟总部及中国台湾等地演出,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今年还将去中国香港、法国、东南亚等地巡演。

    观众王俊说,新疆是“丝绸之路”重要核心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对我们也是一种借鉴和促进。希望新疆借着“一带一路”,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观众孙莉说:“这个节目很不错,故事情节感人,叙事节奏紧凑,演员的表现力也很强。服装充满中国元素,又有时代气息,舞美效果好,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