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新疆哈密边防线上那抹跳动的绿色音符
【开栏语】为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今年4月,“边防邮路万里行”采访活动启幕,记者跟着邮政人的脚步从哈密出发,走过昌吉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8个地州,来到下马崖边防派出所、向阳营、小白杨哨所、阿拉山口边防连、钟槐哨所、神仙湾哨所等等守卫在祖国边防线最前沿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绿色邮政在边防战士心目中的分量,边防战士用青春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线,邮政人用博大的情怀温暖着边防战士。
让我们从哈密开始,沿着长长的边防线,寻找那些有关邮政的动人故事……
不论道路多么难行,邮政投递车总是行驶在邮路上,给老百姓送去信件、包裹。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宋丽 通讯员李斌摄影报道)最开始我们骑马,巡边时顺带将老乡的信件投递了;后来有了车,投递更快捷便利了……那时穿着军装手持邮件的官兵们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绿色投递员”——邮政投递的变迁由此展开。
荣誉室里有辆邮政自行车
哈密地区伊吾县有两条边防邮路,其中一条在伊吾县下马崖。下马崖边防派出所是我们到访的第一个边防派出所,这里离外蒙边界的直线距离不过48公里。
33岁的下马崖边防派出所所长巴哈德尔·卡德尔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维吾尔族小伙,尽管下马崖的风将巴哈德尔的脸吹成了古铜色,却丝毫不影响小伙子的帅气。一辆绿色的邮政自行车在下马崖边防派出所荣誉室里显得异常醒目,抚摸着这辆自行车,巴哈德尔所长感慨道:“这可是当年我骑过的一辆邮政自行车。”
下马崖乡距离伊吾县城比较远,通行路况比较差,伊吾县邮政局直接负责这里的投递工作,考虑到邮递员从县里赶到下马崖后已经很晚了,2001年,下马崖边防派出所官兵自发地担任起邮递员的工作。伊吾县邮政局将邮件包裹等送到派出所后,由派出所官兵们负责投递到户。
“最开始我们骑马,巡边的时候就顺带将老乡的信件投递了。后来有了车,投递信件更加快捷便利了。” 巴哈德尔所长细数着邮政投递的变迁,那时候穿着军装手持邮件的官兵们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绿色投递员”。
虽说是义务服务当地老百姓,巴哈德尔和他的战友们可一点都不马虎。
记得有一年,乡里有个叫热比古丽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通知书到了,巴哈德尔立即坐上车赶往热比古丽家,车走到离她家还有10公里的地方就没办法再前进了,只能步行赶到考生家。具体哪年发生的事情,巴哈德尔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孩子拿到通知书时的笑脸却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为收条信息 将传呼机随国旗升到杆顶
巴哈德尔说:“这条邮路太重要了,虽然现在这里的老百姓可以打电话、用微信聊天,但在2000年以前可不是这样。” 巴哈德尔提到当年信息闭塞时的情景,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为了收条广告信息,官兵们在升旗时将传呼机一起升到杆顶,一天下来传呼机上或许能收到几条广告信息,就这样大家还要轮着翻看。因为没有信号,传呼机基本上是摆设。”当时,绿色邮车是大家最想见到的车辆。
邮政、边防派出所、牧民, 军民鱼水情汇聚成了一个个骄傲的数字,下马崖边防派出所自2001年4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官兵们共深入辖区开展邮递工作900余次,为辖区群众发放信件13900余件。
50年没有发生过涉外事件,38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从一般干部成长为所长,巴哈德尔在这里已整整工作了十年,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从没有办过刑事案件,以至于我这个所长都快不会办案了。”
一个不会办案的所长却对辖区内每个人的情况都如数家珍,他哼着歌儿骑着邮政绿色自行车的身影,成了边防邮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绿色邮车带来家乡的味道
赶到号称东疆第一哨的边防某连时,官兵们正在院子里搞绿化。29岁的指导员小刘顶着一头一脸的黄土来到我们面前。
“杂志、报纸、包裹,都需要邮政。”小刘说,因为环境的特殊性,绿色的邮车成了全连官兵连接外界一条重要的通道。
邮政对你意味着什么?23岁的四川籍战士纪三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绿色邮车带来了家乡的味道。”
每当有邮车缓缓驶向军营,战士们都很开心,邮车的到来说明某个战友可能会收到来自家乡的讯息或者包裹。纪三星总能收到这样的包裹,与战友们一起分享包裹里的腊肉、香肠等家乡特色食品,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感谢绿色邮政,将家乡的味道送到我身边。”纪三星说。
一人上班 全家人跟着忙活
沿着边防线我们一路向西,三塘湖邮政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49岁的姚月香早上8点就起床了,做好早饭,打扫卫生,还没到上班时间,三塘湖邮政所就开门了。姚月香是这个邮政所唯一的员工。看到来人,她总是热情地招呼,没有制式的礼貌用语,只有乡邻间亲切地问候。
姚月香是众多邮政代办点员工中的一员,4年前她来到三塘湖邮政所,一直干到今天。因为是三塘湖乡的农民,十里八村她都很熟悉,做起邮政工作来也格外顺手。生活和工作在一个地方,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早上没到时间邮政所就开门了,晚上12点还有人敲门领取包裹。姚月香说:“有些人离邮政所实在太远,不管多晚,只要他们来了,我就给他们办理业务。”
尽管是姚月香一个人在邮政所上班,一家人却为此忙碌着。三塘湖乡邮政所要负责上湖村、中湖村、下湖村三个村的邮政业务,最远的地方在7公里之外。投递邮件的工作往往落在了姚月香丈夫王自刚的身上。一年四季,三塘湖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们总能看到老王骑着摩托车投送报刊杂志。
不仅仅是丈夫,在镇上上班的儿子媳妇也时不时会在邮政所里客串一把工作人员。
月收入1000多元实在不能算多,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姚月香说,就是为了给乡亲们个方便。
没有高大上的境界,话说得很实在,却真切体现了邮政普遍服务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