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静县:定居牧民安居又乐业

17.06.2015  13:04

    天山网讯(通讯员郭城报道)近日,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29岁的斯琴巴图和妻子艾登才茨克在自家辣椒地里忙完后,便收拾好家什准备回去吃午饭。

    察汗乌苏村成立于2008年,现有搬迁牧民583户、2023人。走进斯琴巴图家的院子,左边是一亩白杨林,地边上的几棵桃树已挂果;右边80平方米的安居房被主人收拾得干净整洁,客厅里液晶大电视、布艺沙发等平添了几分现代生活的气息。

    定居兴牧工程让农牧民群众住上了舒适的房子,但如何确保定居牧民既“安居”又“乐业”?如何引导牧民们因地制宜,由单一的生产方式转向多产经营,成为和静县各级党政的“必做题”。

    为解决搬迁牧民生产生活问题,和静县通过购买农业大户及非农公司土地等方式,按人均7亩基本农田标准分配了耕地,同时政府补贴修建了安居房,并配套完善了水、电、路、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

    “光为牧民建房子还不行,只有彻底地改变牧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才能定得下,留得住,能致富。”额勒再特乌鲁乡党委书记张宝颖说。

    “我还有200只羊都交给亲戚在山上放呢,一只羊一个月交上15块钱,我们专心把地种好。”斯琴巴图说。

    斯琴巴图2007年从山上下来后,就一直跟着老乡学种地,“工业辣椒市场还行,到收成时企业直接上门收购。”现在除了自己种的21亩地外,他还承包了邻居的10来亩地种上了饲料玉米。

    “以前在山上放牧得到处走,刮风下雨是常有的事,尽管很辛苦,但没挣上啥钱;而现在,种地有技术员服务,浇水除草这些活也不累,收入也比较好:2013年是3万多,去年天气不给力,产量下来了,但也挣了2万多块钱,我感觉抡坎土曼比甩羊鞭子更攒劲。”斯琴巴图有自己的下山体会。

    “只要人勤快,咋样都能挣钱呢,相比以前,我们更喜欢现在这种生活,村民就医、娃娃上学都有保障;晚上吃过饭,没啥事就去村里文化活动室唱唱跳跳,棒得很。”艾登才茨克接过话茬儿说道。

    经过7年努力,察汗乌苏村搬迁牧民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定居兴业、生产发展的目标:除了积极发展农业种植、特色林果、鸭鹅及牛羊养殖,还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201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较搬迁之前增加2318元,达到28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