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 改变悄然发生

25.10.2016  18:37

      秋天的新疆风和日丽,瓜果飘香,分外诱人。刚从政府机关办完相关审批事项的乌鲁木齐市民陈大明一脸喜色,“这几年,行政审批流程改革,以前跑个三四趟才能办完的事,现在一趟就能办好。”

    “以前村民有事找村干部,村干部经常找借口拖着不办,群众意见很大。这两年村干部隔一段时间就会到村民家里,问问有什么困难,有没有意见?村里还会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定期举行村民大会,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要办的事进行民主决议,现在村里的大事都是村民自己说了算,不知道的事看看村里的公示栏心里就亮堂啦!”说起村里的变化,阿克陶县皮拉勒乡阔苏拉村74岁的老党员排黑尔丁·谢依杜拉连说“亚克西”。

    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用灿烂的笑容对新疆作风之变表示了由衷的褒奖和点赞。

    驰而不息推动党风政风改善

    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中央八项规定发出加强作风建设动员令,自治区党委应声而动,结合实际,以1号文件出台《自治区党委改进工作作风十项规定》,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十项规定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过程,层层推进,持续发力,驰而不息推动党风政风的改善。

    自治区领导基层调研一路轻车简从;全区上下各类会议少了,会场鲜花不见了,发言和材料都拣“干货”,受邀群众和专家直言问题和“短板”;新闻报道中领导会议讲话少了,老百姓日常生活多了;曾经专门承接自治区各类会议的高档宾馆打起亲情牌,走近寻常百姓家……

    党风带动民风。一班人抬着迎亲大花轿,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路上行人纷纷驻足道贺,喜滋滋的新郎拱手致谢……这是奇台小伙子王海瑞娶亲的场景。近几年,这种节俭的娶亲方式在当地刮起流行风。“以前娶亲,比的是阔气,现在回归传统方式,看的是热闹是喜气,而且开支也大大减少。”新郎的父亲王振俊脸上笑开了花。

    把党的好作风带到群众身边

    紧跟新变化,紧盯“最后一公里”。2014年起,一场涉及23万名机关干部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拉开帷幕。

    自治区发改委住村干部依玛木·苏甫对英吉沙县托普鲁克乡克力皮群村每家村民的情况了如指掌,谁家有人病了,谁家最近要办喜事,谁家农收需要帮手……他都会操心。老乡们每每见到他,会不停地握手问好,像是久别重逢的好友见面。通过近3年的磨练,从办公大楼走进田间地头的党员干部,拆掉了“棚架”、打通了“中梗阻”,把各族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党的亲民爱民好作风带到群众身边,让各族群众直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住村工作组天天在村里忙活着,帮村里的每家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规划,不光宣传党的好政策,还和我们拉家常,关心我们的生活,村民们有困难都喜欢找他们。”库车县阿拉哈格镇铁提尔其村村民斯拉木·努尔说。

    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责任追究

    要让作风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亮丽名片,就必须动真格、抓具体。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网站监督曝光栏目显示,仅今年“十一”前后,自治区先后7次通报2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这是自治区反“四风”工作惯例,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紧盯年节假期”的举措。每逢重要敏感节点,自治区通过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发信号、打招呼、提要求,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营造崇廉尚俭的节日气氛。今年以来,全区共通报曝光党政干部不作为以及扶贫惠农等领域基层党员干部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421批1435起,涉及党员干部2216人。

    自治区纪委还专门约谈“四风”问题“零查处”的个别地区纪委主要领导,指出差距,提出要求。

    旧招加力,新招频出。贯穿全年的“‘四风’问题及隐形变异‘四风’、党政机关干部不作为问题、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三项专项治理正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聚焦“搜刮民财”“雁过拔毛”“化公为私”等问题,采取逐批交办、实地督办、限时督办等方式加大查处力度,自治区对啃食群众获得感、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的行为“零容忍”。

    喀什地区邀请自治区审计厅专家对2655名地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法律知识专题辅导,通过教育堵住违规公款开支的漏洞。和田地区加快推进地县两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地区本级行政许可事项由原来的286项减少为132项,压减率为53.85%。

    今年1月至9月,全区查处基层党员干部损害群众利益案件57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43人,移送司法机关59人。严肃的责任追究,表明了自治区党委改进作风只增不减的力度、把作风建设一抓到底的顽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