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冬日的乡村忙了起来

27.12.2018  20:40
  编者按隆冬时节,新疆各地农村,有的农民利用冬天学习知识充电忙,努力成为职业农民;有的农民争当“电商”,在互联网上忙“淘金”;有的农民更闲不住,在温室里面忙生产……他们用致富的激情在天山南北上演了新版“冬闲”曲,让原本寂寞的冬季充满了勃勃生机。

   农民电商网上“淘金

  新疆经济报记者热依达

  接单、包装、打包、贴单、发货,从10月底开始,家住巴州尉犁县塔里木乡琼库勒村的村民李春峰,和他的团队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而且要从9时一直忙到21时。

  冬天本是农民闲下来的季节,但是近年来,新疆各地像李春峰这样的农民依托电子商务,将自家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让本来应该闲下来的季节忙了起来。

  “虽然尉犁枸杞产业发展起步晚,但果品品质与宁夏、青海、新疆精河等地的枸杞相较毫不逊色。”12月18日,李春峰说。

  但是李春峰种的枸杞,收购价格很低,利润很薄。为了打破困境,李春峰决定借助互联网销售。2016年李春峰成立了巴州九颗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天猫店正式运营。

  “以前是春、夏种地,秋季收货卖货,冬季休息,现在做了电商,从10月底就开始忙活,这冬天比秋收时还要忙。”李春峰说。

  李春峰告诉记者,“双十一”当天接了1万多单,卖掉了10万多吨的枸杞,“双十二”也接到了近3000单。

  在李春峰看来,如今已没有闲的时候了。“马上元旦、接下来是春节,春节过完就得为春耕做准备,忙得很。但是,一年四季的忙碌换来的是收入的提升,忙得值得。”李春峰说。

  与李春峰一样,因开了网店而忙得不可开交的还有昌吉市滨湖镇东沟村村民哈建军。

  今年42岁的哈建军2008年成立了昌吉市农兴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了拓宽销路,2016年他借助“供销e家”平台开起了自己的网店。

  “以前自己种的东西得自己找买家,售价也低,这问题不光困扰我一人,左邻右舍的也为此犯愁。”哈建军说。

  自从开了自己的网店,哈建军与其他村民的烦恼渐渐消失了。“开了网店后我们把工作地点放在昌吉市,便于往内地发货。而且我们现在线上销售的农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有本地产的牛羊肉、土鸡、蔬菜、葡萄等等,其中有我们合作社生产的,也有村里其他合作社的产品。”哈建军说。

  想到要一直忙到春节前,哈建军就格外兴奋,“虽然会很辛苦,但是会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收益。

  12月16日,由新疆大学和阿里巴巴研究院编制完成的《2018新疆农村电商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新疆农产品网上零售额为8.5641亿元;农村电商零售额15.5924亿元。近年来,新疆大力推进全疆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作用凸显。截至目前,全疆累计有46个县市被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其中30个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报告中还显示,和以往相比,新疆的红枣、核桃等干果在网上销售的同时,其他农副产品也在利用电子商务“走出去”。2017年,“奇台面粉”作为全国首家面粉旗舰店在天猫商城开始运营,实现历史性突破。2018年1月21日,在奇台面粉官方旗舰店天猫年货节预热活动中,“奇台面粉”就签下800个订单,实现销售收入近3万元。尉犁县打造“尉犁小油馕”“尉犁馕”两个共用品牌,统一包装,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畅销内地。

   农民“充电”学技能

  新疆经济报记者热依达

  “炒菜要注意火候,要边炒边调整火的大小……”12月11日,在沙雅县农牧民实用技能实训基地,烹饪老师正在教学员们烹饪技术。

  “我来了之后才知道做饭有这么多学问,选材、切菜、火候各方面都要注意,现在我对烹饪越来越感兴趣了。”学员美日古丽·热合曼说。

  美日古丽是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英买力镇英买力村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4亩地,因为人多地少导致贫困。结合她家实际,当地政府帮其修建了暖圈和拱棚,还给她家发放了扶贫羊支持她发展庭院经济。

  今年12月初,沙雅县为提升农牧民群众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就业能力,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目前,第一批800名贫困户和富余劳动力参加了培训。此次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农牧民培训意愿开设了汽修、园艺、美容美发、烹饪、砌筑等项目,为期一个月。

  美日古丽说:“现在家里也没有什么活要忙,我和丈夫就想着出来学些技能,我学会烹饪后想在村里开个小餐馆,丈夫学习砌筑后可以参加村里的建筑队,这样一来我们家的收入就会增加很多。

  像美日古丽这样,冬日里忙着给自己“充电”的农民在全疆各地还有很多,家住塔城地区沙湾县东湾镇下东地村的陈建强也在忙着学习。

  下东地村以种植饲料玉米为主,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帮助村民增产增收,进入12月后,村“两委”班子根据村民的要求,专门聘请了农技专家授课。

  “老师从玉米宽窄行播种技术、除草剂的使用、玉米滴灌节水增产技术等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讲解,特别生动,我还用手机录了视频,把这些‘致富经’保存好,为明年种地做准备。”陈建强说。

  “去年老师给我们讲了测土配方,让我们在播种时适当加入钾肥、锌肥,这样苗长得旺。今年我种玉米时,按照老师讲的做,玉米果然增产增收了,烘干后单产达到了1吨,比往年都高。”与陈建强一同参加培训的村民刘存保说。

  入冬以来,沙湾县各村、队、社区依托农牧民学校这个平台,邀请各类专家、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合作社负责人,为农牧民讲授法律法规、惠民政策、致富门路、农业技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10月份以来,沙湾县农牧民学校共开设3200余场次,全县85%以上的农牧民接受了培训。

   冬日游升温农家忙迎客

  新疆经济报记者宋雅文

  12月的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冲乎尔镇大地银装素裹,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村道,在蓝天白雪的映衬下像一个童话世界。因为天气寒冷,冬天是农牧民一年中最悠闲的日子,但是在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农牧民反而因为冬季的到来忙得不可开交。

  12月16日早上,合孜勒哈英村村民托肯·依玛什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养牲畜,这片刻的悠闲对于托肯来说十分珍贵,作为红叶林民俗家访接待点,他们当天中午要接待一桌游客,托肯和妻子加孜依汗·托合塔森很快将开始忙碌准备饭菜。

  “以前一家人就靠5头牛和10只羊生活,一年的收入不到两万元。一到冬天,一家人都闲在房子里没有收入。”托肯的这些话说出大部分村民的苦恼。

  2013年,合孜勒哈英村启动整村搬迁工程。冲乎尔镇代理镇长游龙介绍,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村民们从以前的老村庄搬进了靠近旅游沿线的农村安居房。

  “因为合孜勒哈英村地处布尔津县至喀纳斯公路沿线,具有旅游资源优势,所以村里成立了民俗家访旅游协会,引导农户发展民俗家访,为游客提供民宿接待、民俗体验、主题摄影、特色餐饮等服务。”游龙说。

  2017年1月,托肯加入了民俗家访旅游协会,开起了自己的农家乐,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托肯在房间里铺上花毡,墙壁上挂着哈萨克族风情的手工刺绣品,桌上摆满了招待客人的传统奶制品、糕点和糖果,房间既温馨又有特色。

  “以前一家人挤在小小的土坯房,现在这个房子是政府盖的,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开起了农家乐,去年一年就收入10多万元,日子是越过越好。”托肯笑着说。

  为了使村民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起来,近两年县上打造以滑雪、民俗游、民俗体验为主题的冬季旅游,“2019年1月19日,布尔津县将在冲乎尔镇举办雾凇节,马拉雪橇、爱飞客冬季低空飞行和热气球观光游览等一系列活动,将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游龙说。

  与托肯相比,位于伊犁州那拉提景区的牧民奴尔孜拉·卡马力从事旅游的时间就比较长了,在景区经营毡房接待点已经近十年了,今年冬天可把奴尔孜拉忙坏了,“以前都是夏天忙,冬天闲,今年那拉提景区首次冬季开放,将会有不少游客前来旅游,我们的收入也会更高。”奴尔孜拉高兴地说。

  近年来,随着疆内各地州冰雪旅游软硬件的显著提升,新疆旅游正在向着“四季游”发展,冬季冰雪旅游不仅成为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也成为农牧民冬天增收的“新法宝”。

   大棚花卉让冬日胜春朝

  新疆经济报记者王兴瑞

  人们总是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春日的烂漫景致,但在设施农业条件下,争奇斗艳的花轻松开在了凛冽寒风中。

  12月16日,喀什市色满乡阿塔洪村村民亚森·尼亚孜的温室大棚里,就是这样一番景象:三角梅、月季、无花果、石榴等十几种花卉正在温暖的环境中恣意生长。绿意盎然中,一些花卉已经芬芳吐蕊,与室外清冷单调的环境截然不同。

  亚森是这里的“护花使者”,他已经习惯了在严冬里侍弄花草,享受温室里的“春色”,让本该农闲的冬季变得忙碌充实起来。

  几年前,亚森因为自己的大棚经营得不错,于是和几位村民联合成立了古丽扎尔种植合作社,规模扩大了,需要的人手也多了,他们吸纳了村里的10多名妇女管理花卉,让她们在冬日里也有钱赚。

  村民买合木提·阿布都热西提说,加入合作社后,搞农业不再受季节限制了,一年四季都有钱赚。“现在合作社有4个大棚,每个大棚的年收益都超过十万元”。

  如今,古丽扎尔种植合作社里,花的品种越来越多,还有了固定的客户,不少村民也开始学着种起了花。

  在喀什地区伽师县巴仁镇琼巴格村,库尔班江·托合提也通过经营花卉大棚,让自己在冬季反而更加忙碌。现在,尽管室外气温很低,但是他的大棚里“春色满园”,20多种花卉争奇斗艳,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今年,琼巴格村的驻村工作队帮库尔班江把自家院里的一片空地建成了花卉大棚,还帮他引进了花苗,鼓励他发展庭院经济。

  从种地转到种花,库尔班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他在工作队队员的帮助下,不仅逐渐掌握了种花基本技术,还不断主动摸索种植方法,到现在,花卉大棚里已经有3000多盆花卉,更主要的是,种花让库尔班江彻底告别了“冬闲”,每逢节假日、巴扎日时,他都要骑三轮车拉着应时的花卉到市场上销售,效益颇为可观。

  “比如,一盆绣球花两三个月就可以上市销售,一季能卖1000多盆,收入1万元左右,再加上培育苗木,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个冬天过得格外充实。”库尔班江说。

   农忙也能顾家冬季还能挣钱

  新疆经济报记者郑卓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疆农村妇女在冬闲季节,不仅操持家务照顾家庭,还利用合作社等组织,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就业增收。

  12月11日,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东二畦村早已是冰天雪地,但是村里的巧媳妇手工制品合作社负责人薛梅芝却格外忙碌,除了组织村民制作手工布鞋和加工相关农产品以外,她还要将这些产品拍成照片放到网络上做宣传。

  与此同时,正在加紧制作手工布鞋的村民杨俊玲说:“农忙时节我们把家庭和孩子照顾得好好的,解除生产的后顾之忧。现在寒冬腊月里地里的事不多了,借助合作社,我们制作手工布鞋并卖到了昌吉、乌鲁木齐甚至是内地增加收入。而且在这儿干活还可以继续照顾老人孩子,非常方便。

  目前,随着遍布天山南北的“卫星工厂”、农民合作社的建立,农民能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即使天寒地冻的冬季也能变成增收致富的“农忙时间”。

  “现在搞冬季旅游,因为游客不断,我们的刺绣品也不愁卖。”阿勒泰地区的加依娜哈萨克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加依娜古丽·毛吾提拜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里有80名村民边学习刺绣技术边工作,人均每月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

  与往年不同,今年入冬后,和田市吉亚乡贫困户麦合皮热提·麦麦提敏没有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而是在村里的依柯林丝绸合作社里忙活,她们要赶制一批艾德莱斯绸,为来年新品上市做准备。今年8月,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帮助下,麦合皮热提所在的合作社获得9万余元的订单,为周大福珠宝设计的新款丝带制作样品,麦合皮热提通过练习成为熟练工,现在每个月工资达2000多元。

  除了特色手工艺品,过硬的农业技术也成了部分村民冬季增收的新渠道。12月初,巴州和硕县曲惠镇老城村金橡树林果服务合作社里的26名村民,离开家来到了和硕县苏哈特乡肖然托勒盖村修剪即将出售的杨树苗。村民阿迪力·海力力说,凭借着农业技术,即便是在冬季,一个月也能挣到4000多元。合作社现有100名村民,主要从事栽树、果树修剪、嫁接以及果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一天的收入在140元-170元之间。

  通过创新和努力,农民把冬季产业创收从短板变成了强项,不仅拥有了更多的增收致富途径,也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
新疆着力培养5G技术技能人才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范琼燕报道:29日,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