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5个中央一号文件 推动新疆农业连续5年跨越发展

11.02.2015  12:31

        亚心网讯(记者张超文 贺江 王兴瑞报道)

        五年之路

        2011年 主题 水

        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新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2011年9月29日,新疆党委水利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水利改革步伐,不断提升水资源优化能力,着力提升水资源的利用和效益,突出抓好民生水利建设,切实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加快推进水利体制机制创新。

        2012年 主题 农业科技

        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新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2012年1月19日,新疆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2012年3月27日,新疆第七次科技兴新工作会议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强调,强化实施科技兴新、建设创新型新疆,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2013年 主题 创新经营体制

        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2013年1月12日,新疆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积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2014年 主题 改革

        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国农业工作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2014年1月8日,新疆党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加强重大问题调研,区分不同情况制订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2015年 主题 新常态

        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1月4日,新疆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强调,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做好2015年“三农”工作。

        1月14日,新疆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必须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1年

        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1年,中央指导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落在“”上。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水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命脉。2011年9月29日,张春贤书记在新疆党委水利工作会议上说,要加快推进水利改革步伐,不断提升水资源优化能力,着力提升水资源的利用和效益,突出抓好民生水利建设,切实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加快推进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当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11年通水的阿勒泰地区最长的饮水项目——阿苇灌区引水工程。该工程通水后,新增25万亩新牧场,使5000余户游牧家庭实现定居。由此,青河县拉开了定居兴牧系列工程全面建设的序幕。谈起“水利兴疆”的建设意义,当地干部说,“水利兴疆”转变了农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了农牧业现代化发展。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而是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明确了新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定位。新疆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时坚决落实这一思想,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次年,新疆新增农业高效节水面积380万亩,累计达到2150万亩,走在了全国前列。

        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至今,在水利兴疆的指导下,新疆兴修水利、引水灌溉,新农村建设有了新动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业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精细。细细数来,2012年,新疆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5处,解决了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惠及1005万人。2013年全面启动水价调整工作,截至当年年底,新疆完成游牧民定居8.04万户。2014年10月,造福叶尔羌河流域240万群众的叶尔羌河防洪治理工程正式开工……

        不仅如此,水利建设的加快,使新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河流治理、灾害防治、应急防洪工程项目加快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行;水利改革有序深入,水价水权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几年间,新疆水利工作中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每一件都在新疆农业发展、民生建设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2012年

        科技创新奠定农业发展基础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科技强农、科技富农、科技助农。农业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定会为新疆农业发展‘强筋健骨’”。时至今日,这一认识已是新疆广大农业干部的共识。

        2012年3月27日,张春贤书记在新疆第七次科技兴新工作会议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强化实施科技兴新、建设创新型新疆,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2012年1月19日召开的新疆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这一年,值得一提的是,8月召开的第12届中国新疆国际农业博览会吸引了疆内外800多家企业参展,可谓是一场农业科技盛宴。对新疆而言,此次农博会提高了新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当年,新疆农业主导产品、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程度超过60%,种植业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1%。

        次年,新疆棉花产业连续保持“单产”等四项指标全国第一,这得益于抗逆基因的发掘与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核桃矮、密、早、丰生产技术体系的运用,加速了南疆地区核桃产业化进程,促进了现代林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信息系统网络化管理在新疆实行,开展了农技推广3G云平台建设,此外,还首次启动了农民田间学校试点。这些成绩,表明新疆农业科技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强劲的作用。

        不断加强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也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2014年,新疆在37个国家级和新疆级示范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万余人,农牧民的整体素质正在逐步提升。

        近年来,受益于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新疆还着力完善基层科技服务网络、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为农牧民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加快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助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农业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2013年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文件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1月12日召开的新疆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积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这一年,巴州尉犁县工商局颁发了新疆第一个注册“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尉犁县红旗家庭农场”,这离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不足4个月。数据显示,当年新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了新的成绩,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8万家,覆盖了新疆近20%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超过40%,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9300家。细心的人发现,2013年新疆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改变了相对弱势、涣散的小农经营模式,一个个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起来。经营模式变了,效益也提高了。新疆农业生产经营从“一个声调”变得“抑扬顿挫”起来。如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在新疆遍地开花,截至2014年,新疆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8万家。自2013年起,新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加快扩大,一批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发展;2014年,天山北坡一带的县市土地经营流转面积增长超过30%;同时,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继续增加,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这些经营主体成为构建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2014年

        深化改革推动农业砥砺前行

        2014年可谓是我国农业工作的改革年。这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国农业工作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这一年,新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突出抓改革、调结构、拓市场、促增收,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保持了农业农村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得益于此,当年新疆农业发展喜讯不断,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棉花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商品调拨量连续21年稳居全国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96元,人均增收1000元,南疆三地州实施的“短平快”项目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可靠引擎。2014年1月8日,张春贤书记在新疆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加强重大问题调研,区分不同情况制订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向前推进。这一年,新疆在棉花改革上可谓做足了文章。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新疆这一年积极推进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提出了分两个阶段,分别按照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落实目标价格补贴措施。同时,又率先实施融资租赁贴息购置采棉机试点。购置采棉机的农户可享受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之外的优惠,加快了新疆棉花机采进程,促进了棉花产业的长远发展。这一年,新疆推进农村产权制度试点改革,新疆全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35万亩,进一步解决了农民土地权益上的矛盾。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新疆直接惠及农民的各类政策性补贴补助资金达432.17亿元,按新疆1200万农村人口测算,当年新疆农民人均享受各类政策性补贴补助资金3601元,比2013年增加640元。新疆开展了农民合作社贷款平台建设,目前已有191家合作社申报,担保贷款数额达1亿元以上。此外,还不断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体系建设,维护农村稳定发展。

        2015年

        农业现代化进入发展新常态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1月4日,张春贤书记在新疆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做好2015年“三农”工作。1月14日召开的新疆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必须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这一要求,新疆将在2014年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刻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条件的重大变化,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新的一年里,新疆将不断调整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建设并做优区域性特色农业。农业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等农业基础建设也将进一步加强,以此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在已有的基础上,2015年还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推进重点改革。另外,新疆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力度,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增收。也将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中推进新疆新农村建设。综观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至今,连续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给力新疆“三农”工作,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和新疆成立60周年的重要时期,新疆农业现代化正积蓄更多的力量,向着更高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