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住房保障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30.07.2015  12:34
    廉租房里笑声阵阵,安居富民房中歌声悠扬,定居兴牧房外乐曲飘荡……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在“住有所居”这副民生棋盘上频频落子,尤其是安居富民工程连续4年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综合考评中名列全国榜首。

  从一项项具体的政策,到一个个有力的措施,新疆住房保障接二连三的大手笔,让天山南北各族百姓不断实现安居梦。在新疆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同时,和谐社会根基也得到进一步夯实。

   住房保障工程安民心

  “没搬迁时,我们天天提心吊胆地生活,现在,我们一门心思想着致富。”7月28日,住在廉租房里的温宿县居民库尔班尼亚孜·安拉说。他曾是温宿县温宿镇亚瓦沟地质灾害区居民。该灾害区共有居民6000多户,约2.2万人。由于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年来,这里的居民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2013年,温宿县启动实施《亚瓦沟地质灾害区居民整体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方案》。“县里抽调百余名干部,全力推进搬迁工程。”温宿县温宿镇镇长艾尼瓦尔·吐尔地说,为妥善安置灾害区居民,政府建了廉租房、公租房、棚改房,适合安置不同类型的搬迁户,其中廉租房占到80%以上。

  现在,原计划历时3年的亚瓦沟地质灾害区居民搬迁安置工程,将实现“3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沟内剩下的百余户居民的新房已建好,很快便可陆续搬迁。

  亚瓦沟地质灾害区居民搬进崭新的楼房,仅是新疆住房保障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在城市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工程,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2010年,新疆共安排资金45.8亿元,新建廉租住房8.5万套,筹集公共租赁住房1.2万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7万户。2011年至今,新疆总计投资1761.04亿元,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46.16万套(户)。

  “各安其居而乐其业”,解决百姓安居问题,是民生的重要切入点。5年多来,天山南北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新疆各族群众的“住有所居”梦不断变为现实。

   安居富民工程暖民心

  一排排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一个个增收项目引人关注……在外人眼里,现在的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加哈乌拉斯台村完全变了个样。“以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破破烂烂几间小土坯房。”村民何秀萍说,“2012年我享受到了2万多元的房屋补贴政策,终于住进了一套80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新房抗震性能好,又宽敞又亮堂,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她说。居所改变的同时,加哈乌拉斯台乡没忘记发展产业助农增收,他们精心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目前,加哈乌拉斯台村的林果种植面积有3000多亩,年产打瓜子500多吨,村民们靠特色种植走上了致富路。像加哈乌拉斯台村面貌变迁的例子,在天山南北不胜枚举。

  5年多来,新疆安居富民工程补助标准为户均28500元,各地农民建新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每年全疆安居富民工程计划任务约30万套,但年年都会超额完成。

  同时,各地安居富民工程在规划之初就结合实际,为农民培育致富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此外,安居富民工程仅培训农村工匠和转移劳动力就达到100多万人,直接带动农民增收50多亿元,真正成为新疆各族农民的“得民心工程、惠民生工程、促民安工程”。

  2011年至2015年,在国家、自治区、援疆省市的鼎力支持下,新疆安居富民工程项目总投资1152亿元,共计完成安居富民工程150万户建设任务。天山南北农牧民在家园变迁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舒适和安逸,更多的是幸福与尊严。

  定居兴牧工程乐民心

  “以前哪里有草场,家就在哪里,受的罪太多了。”作为定居兴牧工程受益牧民之一,巴合提汗·沙黑多拉现在住进水、电、暖、厨、卫一应俱全的新房,真正感到了牧民定居工程是跨时代的变革。

  巴合提汗·沙黑多拉是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族乡努尔加村牧民。过去,牧区经济是典型的“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一直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不稳定局面。由于畜牧业自身经济实力很弱,巴合提汗·沙黑多拉一家的生活一直没什么大起色。

  事实上,“逐水草而居”的牧区画面背后,隐藏的是马驮人赶、游走放牧的艰辛。要改善广大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牧民定居是必由之路。作为实现保障牧区与全区农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新疆2011年至2014年,共投资99.2亿元,完成8.97万户游牧民定居任务;2010年至2013年,新疆总投资32.5亿元,开工建设27项定居兴牧骨干水源工程。

  实现“定居”只是第一步,“兴牧”继而“兴业”才是自治区党委的更高追求。5年多来,自治区积极引导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突出产业支撑,以提高牧民素质和牧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生态型新牧区。

  “现在,驼奶已成为我家致富的新渠道。”阜康市水磨沟乡水磨新村骆驼养殖大户哈斯木·托呼塔汗谈起定居后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深有体会。近年来,水磨沟乡除实施定居兴牧工程外,还为每户建起一座200多平方米的牲畜暖圈,推动发展养殖业。

  哈斯木·托呼塔汗幸福的定居生活并不是个例。目前在新疆牧区,能够快速脱贫致富的大部分是搬进定居兴牧新房后踏实肯干的牧民。他们有的将牲畜交给别人代牧,自己在种植和家庭养殖上下功夫;有的边经商边种地,在种地的同时开办商店、经营农家乐、跑跑小生意;有的把地租给别人,自己给种地大户打工,同时有两份稳定收入。可以说,伴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推进,天山南北广大牧区正发生着巨变,一曲草原新牧歌正在新疆大地唱响。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