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新疆人】库尔班江:让世界认识新疆

18.06.2015  13:10

    编者按:不同的新疆人,同样的精彩故事;无论世界有多大,不论你走到哪里,新疆永远是故乡。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署,新疆日报社、新疆电视台、新疆经济报社、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天山网等联合启动了全媒体互动《东西南北新疆人》“60年60人”大型人物报道活动,旨在讲述新疆人的故事,呈现新疆人的精彩。

    从今天起,天山网推出《辉煌60年·东西南北新疆人》栏目,陆续追寻神州大地上普通新疆人的坚实足迹,精彩讲述他们在祖国大家庭里一路追寻心中梦想,收获事业成功、实现人生跨越的真实故事。

在美国书展期间,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与库尔班江交谈。 (图片均由库尔班江本人提供)    

     天山网讯(特约记者李冬妹报道)当地时间5月28日,摄影师库尔班江·赛买提的《我从新疆来》在2015年美国书展举行的英文版首发仪式上,得到了海内外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土耳其新生出版社、埃及出版商分别与获得此书多语种版权的新世界出版社达成了引进此书土耳其文版、阿拉伯文版的意向。

    6月11日,在上海电影节举办同名纪录片的开机新闻发布会后,库尔班江全力投入到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中,“希望片子可以在10月和大家见面。”库尔班江说。今年下半年,迎接他的是排得满满的日程表:受美国艾莫瑞大学中国学生会的邀请,前去演讲;接受美国前总统卡特的邀请,出席慈善晚宴……

    这个从新疆和田地区走出来的维吾尔族青年,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融入世界,也让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中国……

     在成长中认识世界

    1982年,库尔班江出生在新疆和田市,和所有的维吾尔族男孩一样,聪明、淘气,排行老大的他会带着弟弟妹妹逃学玩耍,到房顶放风筝。稍稍长大的他很有主意,初中时就自己从和田县一中转学到和田县二中,为了不被人欺负还参加了拳击训练。

    1998年,库尔班江考上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师范学校汉语专业上中专。跟父亲坐车走漫长的沙漠公路时,父亲问库尔班江为什么考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他回答为了工作赚钱,父亲说那你不要上了。“上学是为了学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活,如果你为了赚钱而学习,还不如不要学。”就是这样一段对话,让库尔班江突然觉得自己确实该学点儿什么。

    刚上中专,库尔班江汉语不好,为此,他专门向校方要求跟汉族同学住在一起。1999年,库尔班江准备用自己的3000多元钱积蓄买把吉他,结果经过摄影器材店时,却深深地迷上了一台凤凰D2000照相机,他毫不犹豫地用这些钱买了一台照相机和两个镜头。回到学校,他开始不停地拍照、练习,回到和田也到处去拍,回到学校就给同学拍。许多学生喜欢拍照但没有相机,他开始有偿提供拍照服务,一学期就把买相机的钱赚回来了。在这种反复实践中,库尔班江学会了如何使用光圈、速度、景深,他给当地报纸写新闻稿,收到的第一笔稿费,他至今仍记得。2000年4月,库尔班江就在博州师范的橱窗里自费办了以和田巴扎为主题的摄影展,这是他的第一次摄影展。

    2001年,库尔班江从博州师范学校毕业时,做玉石生意的父亲与家人失去联系,生死未卜。在一次拳击中,库尔班江左眼玻璃体出血,为了做手术,妈妈还跟人借了一万多元钱。为了养育弟妹、照顾家庭,库尔班江卖过羊肉串,开过话吧,最后做起了玉石生意。

    在乌鲁木齐寻找机会时,库尔班江身无分文,餐馆老板“马哥”收留他卖了11天烤肉,给他买了回和田的车票,还塞给他1100元钱。2003年,库尔班江离开新疆赴内地寻找父亲。他把父亲的照片留在父亲提到过的古玩市场,许诺给提供消息的人5000元作为感谢。2004年5月,他在河南郑州找到了父亲,不论是提供消息的古玩老板,还是收留、照顾父亲几年的旅馆老板,都不愿意收钱。“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对地域不再有任何偏见和歧视,好人不分地域。”库尔班江说。

     以奔跑的姿态工作和生活

    父亲回新疆后,库尔班江有过一段特别迷茫的时间,这时,他遇到了干爹孟晓程,这位视新疆为第二故乡的汉族人问库尔班江是否愿意跟他们去拍摄纪录片,于是,2005年,库尔班江跟随央视大型专题片“森林之歌”拍摄组,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拍摄“大漠胡杨”部分。第一次扛摄像机开拍,是在塔里木河航拍胡杨,乘坐洒农药用的小飞机。飞机里没有座位也没有门,干爹用自己买来的安全带拉住他,库尔班江扛着摄像机站着拍摄,“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越看越想飞出去。”第二次拍摄租了滑翔机,库尔班江扛着机器坐在飞行员后面,为了拍到更漂亮的画面,他总是把身子尽量伸出去,吓得飞行员再也不让他上滑翔机。在沙漠深处他们一住就是一年半,为了近距离拍到小黑鹳刚刚出生的样子,库尔班江在鸟巢旁搭起了简易帐篷,苦苦守候了12天,终于拍到嗷嗷待哺的小生命。

    这次拍纪录片的经历,让库尔班江决定去中国传媒大学进修。2006年,他收拾好行囊,离开了新疆,开始了自己在内地的生活。作为一个旁听生,他听遍了电视学院和影视艺术学院所有老师的课,有的还听了好几遍,知道老师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个案例。他还留着当时的笔记本,七八个本子上,满满当当写满了汉字、拼音、维吾尔语三合一的笔记,只有他自己看得懂。

    2006年5月底,库尔班江利用回家的机会第一次深入到和田县喀什塔什乡喀拉古塔格村拍摄,喀拉古塔格的维吾尔语意为“黑山”,是一个深藏在昆仑山褶皱里的小村。20多个小时的车程,7个多小时的步行。落差1000米近乎垂直的82道弯,宽不过半米,碎石藏在厚厚的黄土中,稍不留神就有跌下陡崖的危险。他拉着毛驴的尾巴翻过陡崖,拍下了黑山村淳朴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影像,并写下文字,发表在当时新疆的人文地理杂志《帕米尔》(现已停刊)上。2007年,他组织学校的同学再进黑山,拍摄了纪录片《喀拉古塔格日记》,带着这部片子和和田风情摄影展走遍清华、北大、人大等北京著名高校。

    毕业后,库尔班江跟随央视纪录片团队开始了纪录片拍摄生涯,《好运北京》《岁月山河》《生者一年间》《时·光》《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牦牛》《时尚圈》《自然的力量》《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等一部部纪录片,记录着他成长的脚印……图片展也见缝插针地举办,除了在高校,还有2007年的《美丽的和田》文化摄影展、2011年的《昆仑之墟,大美和田》。库尔班江以奔跑的姿态,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不断丰富生命的宽度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