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业升级进行时:“黑”的巨变 石油煤炭越挖越“深”

19.11.2014  12:54

新疆产业升级进行时系列报道之二

”的巨变 石油煤炭越挖越“

即将过去的2014年,新疆煤炭行业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区煤炭行业产量连续三年过亿吨,新疆已成为全国主要产煤省份之一。

据行业统计,2013年我区共生产原油2797.87万吨,同比增长4.76%;生产天然气280.4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53%;原油加工量2457.17万吨(中央企业),同比增长1.98%。预计今年全年将生产原油2710万吨、生产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完成原油加工量2710万吨。这一系列数字,阐述着新疆作为资源富集省区的优势,也预示着新疆将在石油、煤炭“”色产业链上继续稳步前行。

石油石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新疆提起石油,不得不说起克拉玛依。时间要追溯到1955年10月29日,距离黑油山沥青丘西南方向5.5公里的克1号井出油了,这口只有620米深的井在47年间共产油17383吨。这一天,也拉开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序幕。

有了克1号井,就有更多的井,新疆油田以黑油山为基点,向南、北、东辐射出千里油区。与此同时,掀起全国支援克拉玛依的热潮。

1978年,一批石油工人从四川石油管理局来到克拉玛依,地窝子、敞篷车、一天三顿凉馍馍……这是这些石油工人在克拉玛依参加石油会战的真实写照。一名叫卓书金的钻井工人没有想到,这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归宿,且自他开始,卓家三代有6人都留下了深深的石油印记。

卓书金的长子卓越说,他们的血管里都流淌着石油元素,他父亲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自豪,他感到的是责任,他的儿子则说这是石油文化的传承。

卓家只是克拉玛依的一个普通家庭,在这里,一家都是石油人的现象很常见。

只有620米的克1号井对于现在的新疆塔里木油田来讲,实在是太浅,如今7000多米深的油井不再是传说,而且井深纪录仍不断被刷新。石油产业的进步和发展,不仅体现在井越打越深上,还体现在产业链的延伸和石油石化产品向深加工发展上。

2012年,中石油提出“三个大庆”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要建成三个年产油气当量5000万吨的“大庆油田”,在甘肃、陕西、内蒙古依托长庆油田建设“西部大庆”,在新疆建设“新疆大庆”,在海外市场建设“海外大庆”。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提出把塔河油田建成千万吨大油气田的战略目标。2013年,塔河油田年产油气当量已经突破900万吨,建成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目标不再遥远。

石油开采出来了,要想让它变成汽车能“”的汽油、柴油,变成沥青,变成各种石油石化原料,还需要炼化企业的努力。近年来,随着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独山子石化、乌鲁木齐石化等企业的发展壮大,新疆的石油石化产品从单一走向多元化,逐步呈现出更长远的发展态势。

石油这一“黑色产业”的产业链,在新疆得到了充分的延伸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