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恰县万余农牧民实现脱贫
亚心网讯(记者帕蒂曼 通讯员刘维报道)“有了培训才有就业技能,有了产业才能促进就业,有了安居才能乐业,安居乐业了,农牧民才能彻底告别贫困。围绕这些环节,我们深化扶贫工作思路,综合施策,重视提升农牧民素质,着力培育新产业,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最终带动更多农牧民走上致富路。”1月10日,克州党委常委、乌恰县委书记范宝军说。
自2011年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以来,国家级贫困县乌恰县先后有2687户10539名农牧民实现了脱贫。
技能培训拓宽就业路
吐尔肯阿力·阿不都热西是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塔尔尕拉克村的牧民,从前他放牧一年也没多少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常常入不敷出,说起以前的苦日子,这个30岁的柯尔克孜族小伙子仍然记忆犹新。
2012年2月,乡里举办的培训班改变了他一家人的生活。
在乡里举办的泥瓦工培训中拿上泥瓦工初级证后,吐尔肯阿力来到县城一家建筑工地打工,一天能挣200元,当年他就挣了1.8万元。他告诉记者,他把家中的牲畜托人看管,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了县里,让妻子在县城开了一家专做柯尔克孜族家常饭的餐馆,生意挺不错。去年,吐尔肯阿力花5.3万元购买了县里专门为农牧民建设的牧民定居楼,现在,夫妻俩一年可以挣4万元,这个收入是从前放牧的15倍,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范宝军告诉记者,乌恰县始终把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培养新型农牧民的重要抓手,利用县乡培训阵地、远程教育空中课堂、“创业就业基地”、“人才孵化基地”、县域企业实习岗位等平台,把技能培训班办到乡镇,办到农牧民的家门口,每年有5.2万人(次)的农牧民参加政策、法律、修理、建筑、种植养殖等培训,目前全县已有11000人拿上技术员等级资格证。通过培训,不仅拓展了农牧民的就业路,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愿望和创业激情。
产业培育提供就业平台
隆隆的电机声、突突旋进的钻杆声、呼呼的输送机声和轰轰驶过的矿车声……1月10日,乌恰县金旺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乌拉根铅锌矿采矿作业区工作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公司工作的330多名职工中,有129名员工是当地的柯尔克孜族牧民。
努尔巴克·苏来曼是脱水尾矿车间的副主任。他以前是牧民,自2011年进入金旺矿业后,公司不断送他和其他牧民到内地培训学习,经过努力工作,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车间副主任,工资待遇也从进厂初期的3500元涨到现在的5000多元。努尔巴克说,成为产业工人后,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的放牧生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近年来,乌恰县大力建设口岸园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了新能源、煤炭、建材、高原有机食品、进出口加工等产业,全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增近7000个用工岗位。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戈壁产业,新建温室大棚3000亩(2017座),种植林果6万亩,年养特禽50万羽,建人工饲草地5万亩,使近万人实现了就业。依托两个口岸、两个园区,实施了城园融合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仓储物流、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服务性产业发展迅速,让万名农牧民实现了进城定居,个体工商、小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近万人就业,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住有所居乐其所业
安居富民房门口有庭院,出入有水泥路。村庄里,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超市一应俱全。冬闲时,各个乡镇村委会的活动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老人们有的打牌、打台球,有的在阅览室里看图书,还有的正在健身房里健身,大家各个脸上荡漾起暖洋洋的笑意。
“党的政策就是好!我们建房、通水、通电、通路就连买农用机械都有补助,我给孩子们买了摩托车,家里的4个孙子免费上了双语幼儿园……”乌恰县黑孜苇乡康西瓦尔村牧民巴提玛布比·阿山说起现在的好日子,有点喜不自禁。
乌恰县认真组织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和定居兴牧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年来,全县共整合援疆、部门、单位、企业及农牧民自筹资金10.5亿元,新建户均80平方米以上住房6994套,农牧团场危房改造房1442套,使8251户农牧民住上了配套齐全的新房,其中3641户牧民实现了进城定居。同时,乌恰县还先后投入3亿元为农村配建了文化室、卫生室、警务室、垃圾处理站、科技活动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四年来,乌恰县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逐年提升。
如今,在乌恰县,天然气、液化气代替了牛粪、马粪,自来水、纯净水代替了渠水、涝坝水,摩托车、小汽车代替了马车、毛驴车,楼房代替了石头房、土坯房,播种机、拖拉机代替了坎土曼、马拉铧犁,很多村庄实现了广播、电视、通信、网络村村通,新农合、新农保等各种惠农政策全覆盖,农牧民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60%的村庄摘掉了贫困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