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覆盖行政村

01.04.2015  16:07

编者按

新疆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新疆新闻出版行业一次性投入最大、覆盖面最广、时间跨度最长的公益性文化惠民工程。这项工程2007年实施以来,成效卓著,由最初试点的20个农家书屋,到如今全疆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家农家书屋。这是了不起的变化。数量变化的背后,是无形的精神世界的变化。当一个农民,一个牧民;一个孩子,一个老人安静地坐在农家书屋里的时候,我们已然可以碰触到这种变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理念……一旦被接受,必将在人的精神世界激发出奇妙的变化,日积月累,就将人生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从根本上提升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提升,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基石。新疆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给新疆农牧民带来的变化已经显现,还将进一步深化,意义深远,给人希望和鼓舞。

努尔丁老人在以前破旧的农家书屋里展示以前的老照片,回首他因书籍改变的人生

孩子们在努尔丁的农家书屋里看书。

    亚心网讯(记者燕红君 汪峰摄影报道)近年来,记者多次下基层采访,都能闻到浓郁的书香。一个个藏书丰富的农家书屋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浓浓的书香“点亮”了基层农牧民的人生。

    3月19日的阳光明媚而热烈,天空是幽幽的蓝色。记者跟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东风项目办公室)负责人范文诚一行前往吐鲁番市葡萄乡巴格日村,此行的目的是给努尔丁·沙塔尔的农家书屋赠阅图书。在那里,记者看到了基层百姓乐享新闻出版惠民工程成果的一个缩影。

    拼,再累也不言苦

    在去吐鲁番市葡萄乡巴格日村的路上,范文诚坐在记者身旁,他儒雅沉稳,眼睛有些浮肿,一看就是从资料堆里钻出来不久的样子。他的同事汪峰说,对东风项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说,假日是生活中的“稀客”,加班才是家常便饭。

    新疆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新疆新闻出版行业一次性投入最大、覆盖面最广、时间跨度最长的公益性文化惠民工程。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疆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2007年启动实施。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因此,在给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上报农家书屋工程出版物采购目录的时候,新疆的配发目录比别的省区要厚。别的省区,只要编制好汉文的出版物配发目录,就可以做好农家书屋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配发工作,但在新疆,必须出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柯尔克孜文、锡伯文6个文种的出版物配发目录。这也意味着,范文诚和同事们的工作量是其他省区同项目工作人员的6倍。

    为了实现心中让新疆百姓人人有书看的梦想,范文诚和同事们一次次深入基层调研,足迹踏遍天山南北,他们采集到基层百姓的阅读需求、使用语言文字等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后,结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五个一工程奖作品、中宣部推荐的百种青少年优秀读物以及各个网络书店销售排行靠前的图书和自治区新华书店卖得好的图书信息,请来多语种专家,为候选的图书及音像制品进行背靠背打分,按分数高低择优选择,再将评选出的出版物目录及图书和音像制品带到基层,进一步征求农牧区各族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的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之后,配送一大批图文并茂,各族群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优秀图书和音像出版物,力争让新疆基层各族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成果。

    除了出版物免费赠阅项目、民文出版译制项目以外,阅报栏建设项目、扫黄打非·天山工程监管能力建设项目、人才队伍建设项目、民族文字出版及数字新媒体基地建设项目、基层宣传发行能力建设项目等,都需要东风工程项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操心。他们谁都无法记清,自己因为忙于工作度过了多少个无眠的夜晚,又有多少次失约于亲友家人。这些,只有陪伴过他们加班的星星月亮记得,只有为等待他们回家却一次次失望的亲人记得。

    努力是有回报的。目前,全疆农牧民人均图书占有量已经由2007年的不足0.5本,增加到目前的3本;音像制品由2007年的不足0.01张,增加到目前的1张。2007年,全疆的农家书屋只有20个试点,如今除了各个行政村有农家书屋外,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还在南疆三地州的乡镇和北疆的一些牧民定居点开办了农家书屋,文化的气息溢满了天山南北。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新疆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也浸透着参与工程实施的工作人员洒下的滴滴辛勤的汗水。成绩取得的同时,荣誉也随之而来,原自治

    区新闻出版局产业发展处(东风项目办公室)2011年荣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也因为新疆东风工程实施取得的成效,这一项目从“十二五”开始在全国10个少数民族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推广。

    笑,是收获的喜悦

    不知不觉中,吐鲁番市葡萄乡巴格日村到了。远远地,就看到慈眉善目的努尔丁·沙塔尔老人站在他的农家书屋门前等着我们。

    “范处长,你又来看老哥了。”看到范文诚,努尔丁热情地伸手拉住他,像看到亲戚来家串门一样高兴。开设农家书屋之后,他常常和范文诚联系,告诉范文诚乡亲们想看什么书,农家书屋需要什么书,范文诚就会托人或亲自给他送来。几年下来,两人加深了友谊。当努尔丁接过范文诚代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送给农家书屋的一百多册维吾尔文图书和一些音像制品时,爱书如命的努尔丁笑得更开心了,那笑容比墙头那束盛开的杏花更灿烂。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们葡萄乡巴格日村,爱读书的人不多,大家的生活目标是填饱肚子。村里当时也有一个小小的文化站,但里面的书很少。我上小学的时候靠给别人放羊积攒些零钱,一有钱就买书,还特别喜欢看连环画。董存瑞的故事让我心中有了英雄情结,我于1969年参了军,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部队复员后,我又通过自学考入新疆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吐鲁番地区师范学校教书,直到退休。”努尔丁向记者介绍着,他说,是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

    范文诚告诉记者,努尔丁退休后用几十年收集、购买的近2万册书籍在自家不大的小院里办起了农家书屋,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书都摆放在钉在墙壁上的简易书架上。2010年,原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局长古力先·吐拉洪来这里调研,被努尔丁爱书的精神所感动,出面与吐鲁番地市主要领导协调,于当年11月改扩建了这间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并为书屋配置了30多个农家书屋专用图书架和4个报刊架,让巴格日村的村民有了更舒适的读书环境。

    记者看到,在努尔丁宽敞的农家书屋里,挤满了看书的人,有80多岁的老人,也有三四岁的小孩。书屋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丛书》、《三国演义》、《黄瓜、茄子栽培技术》、《家庭日用大全》、《汽车保养与修理1000问》等图书一应俱全。乡亲们都说,农家书屋开到了家门口,他们再也不用坐一个小时的车到巴扎上买书看了,农家书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

    吐鲁番市葡萄乡农民买买提·艾尔肯经常到努尔丁的农家书屋读书,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提高了经济收入;村民木拉提·吐尔逊在农家书屋看到了一本修剪葡萄藤方法的书,回去照着做后获得成功,葡萄亩产量比以前增加很多;村民艾合买提·艾山在农家书屋迷上烹饪类书籍,现在开了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越来越多的基层百姓在农家书屋汲取了营养,发展了自己的事业。

    阿不来提·买买提是巴格日村小学的学生,他向记者跑来,挥舞着童话书《木马》,说要用汉语朗诵给记者听。朗诵完,他流利地用汉语与记者交谈,他说:“我爸爸在农家书屋看书后,家里种了两种葡萄,产量很好。我也要好好读书,以后种很多种葡萄。

    看着满屋的读书人,努尔丁很开心,他乐陶陶地告诉记者:“好好读书才能有好日子过。以前,我们村里只有两间葡萄晾房,现在葡萄产量高了,村里300多户人家,家家都有葡萄晾房。

    实际上,通过农家书屋收获了知识走上致富道路的又何止是葡萄乡巴格日村的村民呢。霍城县的一个农村女子,结婚的时候,嫁妆只有两箱子书,她在丈夫为她开的凉皮店一角摆上书架,开设了农家书屋。他们的农家书屋开设3年后,家里的经济条件和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已经有了一千多只羊,如今,他们把家里的凉皮店也改成了农家书屋,希望更多乡亲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阿勒泰地区的一个女孩,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当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她那顽皮的弟弟爱上阅读后,考上了大学;伊犁州的一位女孩,通过管理农家书屋并经常阅读,开了花圃,花都卖到了哈萨克斯坦……

    看着努尔丁农家书屋里百姓幸福的笑脸,想到天山南北更多的百姓通过阅读实现了梦想,范文诚欣慰地笑了。还有令他欣慰的是,2011年,自治区把东风工程列入22项重点民生工程,2012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及其成效的调查研究》还邀请他参与课题撰写。他发现,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这一文化惠民工程中,这一切,都让他感觉到新疆新闻出版到了事业发展的好时期。范文诚相信,东风齐着力,书香飘满城。只要基层百姓能看到一本书,哪怕这本书里只有一句话对基层百姓有意义,他都会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