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青格达湖湿地守望者

04.03.2015  14:04

  在五家渠市青格达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护员惠风江和他的同事们10多年与鸟为伴,守望着这片湿地。2月25日,记者来到青格达湖湿地,见证了他们的坚守。

  10时,踩着厚厚的积雪,湿地管护员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走到各个观察点,观察湿地野生动物,并将观察的结果,如鸟类的品种、数量等,一一记录。

  “现在是冬季,野生鸟类相对较少,你看,那只是呱呱鸡,它左边的是麻鸭,前不久,我们还救了一只受伤的猎隼……”惠风江指着一群野生鸟类对记者说。

  这些年,惠风江每天的工作就是观测、监护来到湿地的野生鸟类,对每年迁徙来到湿地休息的野生鸟类他再熟悉不过了。他告诉记者,每年春季,候鸟飞越天山后,第一站就选择青格达湖湿地作为落脚点。这里广阔的水域、沼泽和湿地植被,以及丰富的食物都能让候鸟补充营养、增强体能,以便迅速恢复体力后飞往北冰洋地区繁殖。每年秋季,候鸟飞越天山前在青格达湖湿地养精蓄锐,补充体能后南迁印度洋。所以,青格达湖湿地被鸟类专家称为候鸟的“理想驿站”。

  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副站长薛卫兵介绍说:“多年前,由于青格达湖湿地受到污染,湖水水质恶化,栖息的野生鸟类大幅减少,2007年以后,通过有效治理,环境得到改善,很多野生鸟类又陆续飞了回来,而且每年迁徙来此的野生鸟类不断增多。截至 2014年,每年有205种野生鸟类经过保护区,年过鸟量超过20万只。如今,像黑鹳、金雕这样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和卷羽鹈鹕、白琵鹭、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又回到了青格达湖湿地。

  除了每天观察鸟类,管护员们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巡查湿地,防止附近村民在湿地内非法开垦、养殖、放牧、捕猎。青格达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占地36平方公里,是兵团首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毗邻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等城市,不仅对上游多个水库起着重要的调蓄、防洪作用,而且还对上游河流的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及泥沙,起着沉降、净化和降解的特殊作用,它犹如一个巨大的空气加湿器,对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有着重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外人看来他们的工作有些单调,但惠风江和他的同事们却乐在其中。惠风江告诉记者,他们最享受的时刻,是每年春夏交替的时节,看着湿地和湖面成群的鸟儿飞起,心里特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