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国企改革如何“蹄疾步稳”

02.04.2015  21:39

  2014年,被称为新世纪国企改革元年,在这个大背景下,我省的国企改革也呈现出时不我待的良好势态,特别在一些重点改革领域初见成效。不过,全国范围内的国企改革现在正步入“攻坚期”,在探索前进当中,我省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障碍,还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实现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国有企业的分类和功能如何定位?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管理、员工持股如何开展?这一切的一切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进一步厘清思路、走出误区、破除障碍、大胆尝试。

  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经济环境变化

  去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在多项宏观政策动作中,国企改革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可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的潜在后劲得到最大限度释放,资源环境压力开始加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并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省国资委主任朱晓明表示。

  这种背景下,我省的省属企业总体上仍然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面临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严重、产销衔接不畅等诸多困难,加上主导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多数企业大幅度减利甚至亏损,现金、债务、稳定等潜在风险显性化,相互交织,集中暴露,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甚至危及企业生存。

  “难和险虽然在增多,但时和势总体有利。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朱晓明表示,国家实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力度空前,必将创造更多需求增长点和区域增长带,为我省国有企业消化过剩产能、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结构调整提供难得机遇。同时,经过持续多年的改革调整,不少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精细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市场开拓、企业联动初见成效,持续发展有韧性、潜力和空间,“只要企业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完全有条件在新常态下把握机遇、主动作为、率先回升。”朱晓明说。

  稳中求进:扎实推进改革进程

  当山西的经济发展也要从结构粗放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面临增长压力转向面对多重挑战、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时,稳中求进,成为对一个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增长,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发展的必然阶段的概括。

  正因如此,今年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的总基调就是坚持稳中求进。

  所谓的稳中求进,“”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平稳,而“”是要进一步促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其中,提高质量效益是核心,调整结构激发活力是持续的关键。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心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无疑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2014年,我省省属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工作中亮点颇多:省属企业全年完成投资2138亿元,创历史最高,其中省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033.8亿元,15个转型综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31.69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各企业中,太重聚焦发展先进产能,积极向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领域转型;国际能源推动节能减排,在全省率先实现火电机组超低排放;太钢钢渣实现零排放;潞安高河矿全球规模最大的乏风氧化利用项目即将建成……

  齐头并进:多管齐下以改革促增长

  “新一轮改革的核心在于破除行政垄断与低效陋习,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突破口,打破产权垄断和市场垄断,实现国资布局优化和企业制度完善。”朱晓明说。

  对此,省国资委强调,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的跟踪监测,强化和完善考核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性,为提高效益作贡献。省属企业要进一步调整经营策略,大力开拓市场,优化营销网络,巩固盈利基础,提高煤炭、电力、燃气等优势板块创收贡献,适应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创新商业模式,改造非煤产业,积极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风险防控,各省属企业还将严格资金管理,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结构,加大清欠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在投资管理方面,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和投资质量和效益,严控风险。同时,加大对融资性贸易、担保、债务、垫资建设等风险的管控,完善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可以期待,在未来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多管齐下的改革或许将会进一步推动我省社会转型,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以改革促增长,以改革确保省属国企“蹄疾步稳”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