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接力,构筑幸福生活的集体行动

07.03.2016  12:46
  连日来,一条条满载正能量和爱心的“文明承诺书”刷爆微信朋友圈,许多人都在A4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文明行动承诺。(见本报近期报道)
        网络世界有个说法,“转发也是一种力量”。不论线上还是线下,人们的转发并自觉参与,本身就表明了一种立场和态度:对更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向往。
        一位作家曾说过,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前不久,乌鲁木齐获得“全国十大幸福城市”荣誉,换一种角度来看,幸福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程度的社会文明状态?线上线下的文明承诺接力,其实也正是一种构筑幸福生活的集体行动。当周围都是善意的目光、温暖的问候、及时的互帮与互助,人们自然会产生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幸福城市”将因此而更加幸福。
        3月,是学雷锋月。当前,又正值乌鲁木齐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同时,为尽快完成地铁建设任务,从3月1日起,首府北门、南门部分路段实施了全封闭施工。在这个关键时期发起文明接力行动,无疑具有特殊意义。
        越是拥堵,就越需要文明出行,越是繁忙,就越需要文明的意识和心态。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解读着对文明的理解。
        对出租车司机艾尔肯.吐尔逊来说,遇事先冷静,不乱发脾气不乱骂人,开车礼让行人,路上有积水要慢行,是一种文明;对于雷锋车队队长尤佩纪来说,斑马线先让行人过,堵车不鸣笛,开车不抽烟,不接打电话,是一种文明;对于普通路人来说,不闯红灯,主动走斑马线、人行天桥、不乱扔垃圾,也是一种文明。每个人都是文明城市的缔造者,每个人也都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
        从线上承诺,到线下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每个人真正行动起来,文明社会幸福城市就在我们身边。垃圾不再随手乱扔,过马路走斑马线,夜间行车不打远光,公交车上主动让个座儿,遇见“新手”上路不打喇叭催促,行车时不加塞不插队礼让为先,看见贴小广告的主动制止,遇见需要帮助的行人上前帮一把……也许对保洁员、对司机、对路人、对孕妇和老人、对新手驾驶者……对每一个获得了帮助、支持和理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小小的幸福瞬间。正是无数的文明行为,成就了这些幸福感。
        近年来,乌鲁木齐的天更蓝水更绿道路也更宽阔,人们的生活也更和谐、稳定、美好。如果说,良好的环境是幸福感产生的外部条件,那么从每个人心底自觉设定并遵循的文明底线,则是产生幸福感的内在原因。
        此前,有媒体曾做过调查,询问人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最幸福。有人回答:当帮助了他人,得到感谢的微笑时最幸福。乐于助人文明高尚的人,应该是幸福、快乐的人。
        文明接力,用行动表明态度。让文明成为这座城市最闪亮的标志,也让这座“幸福城市”中的人们更具幸福感。(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