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个故事献祖国】倾情守护天鹅的父与子

27.07.2015  16:43

天鹅爸”图/昂秦提供

天鹅哥”。图/昂秦提供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如歌 通讯员付宁报道)新疆有个出了名的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有个出了名的天鹅繁殖栖息地,天鹅救护站有个出了名的管护员拉格娃。也许人们记不住他的名字,却知道他叫“天鹅爸”。“天鹅爸”退休后,依然留在草原依依不舍地做着天鹅的守护神,直到受了他真传的儿子昂秦接了班,人们叫昂秦“天鹅哥”。

    20多年来,至少有上千只危困、伤病的天鹅在“天鹅爸”、“天鹅哥”们的救助下从岌岌可危到生机勃勃。

     天鹅爸”退而不休

    美丽的高原湿地——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说全世界80%的天鹅都会来这里栖息、繁殖。每年3月中下旬,成千上万只天鹅从世界各地飞到这里,10月又成群结队飞去。

    “天鹅爸”拉格娃就是这个面积有1300多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的天鹅救护站的管护员。他和同事的主要任务就是“巡湖”,发现陷入困境或受伤的天鹅要及时救助、发现老弱病残的天鹅要抱回家圈养、对偷盗天鹅蛋的不法分子要依法处置……偌大境地,他们或开车、或骑马、或划皮筏子,一圈巡视下来至少是十天半个月。因为保护区内地形复杂、湖水深,巡湖中连人带马陷进沼泽地或掉进湖中是常事。

    但就在这一年又一年、一圈又一圈的巡视中,拉格娃这个蒙古族汉子对天鹅有了难舍难分的感情。他对很多人都说过:“天鹅就像是我的孩子。

    “天鹅爸”对保护区内天鹅的分布状况了如指掌,因为那些汇集成数据的点点滴滴都是他们一次次拿着望远镜观察并记录下来的。

    “天鹅爸”已无法清晰地记得每一次救助天鹅的细节。就是发现有受伤的,就抱回救助站疗伤,伤好了就放回天鹅湖。每个过程都像是在照顾生病的孩子,上药、换药、喂食。他专门为天鹅研制的玉米粥,已成为伤病天鹅的保健食品。

    “天鹅爸”和同事们认为天鹅非常有灵性,可以用嗅觉或从人的状态来判断,当地牧民每天都在天鹅附近放牧,所以天鹅不害怕牧民,牧民可以和天鹅靠近到一两米;而陌生人试图靠近天鹅,走到200米开外时,天鹅就飞走了。“如果人们都爱护天鹅,让天鹅确信人们不会伤害它们,天鹅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更近。”这是“天鹅爸”说得最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2011年,“天鹅爸”退休了,妻子和孩子都希望他回到城里过过正常人的生活,但他抵不过天鹅的“诱惑”,还是留下来当起了义务天鹅管护员,直到儿子和他一样了,才放心回了家。但“天鹅爸”又费心费力地开了一家风情园,收入的一半都花在了天鹅的身上。

     天鹅哥”无怨无悔

    “天鹅爸”的儿子叫昂秦,今年28岁。他自小就跟着爸爸巡湖,学习和积累了不少救助天鹅的经验。在上千只被救助的天鹅中,至少有200多只是昂秦发现和救助的。2009年,他也成为了一名和父亲一样的管护员。昂秦告诉记者,他已把天鹅当成自己的“兄弟”。昂秦说:“天鹅是蒙古族人心中的神鸟、吉祥鸟,能做一个天鹅的守护者是神圣而光荣的。

    “天鹅哥”和爸爸一样,为天鹅付出再多都无怨无悔。每年冬天,为了不能飞走的天鹅有食可觅,他们都要沿着湖岸抛洒玉米粒,而一些老弱病残的特困天鹅,他就要带回家来“伺候”。等到天气转暖,“天鹅哥”就将圈养的天鹅带到救护站,等着同伴们的到来。

    “天鹅哥”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天鹅与他一家人之间的情感故事:2012年7月底,他从天鹅湖边抱回一只因翅膀及颈部严重受伤而奄奄一息的天鹅“小伙子”。

    “天鹅哥”麻利地用云南白药为天鹅止血,为它固定了折断的翅膀,用纱布包裹好颈部的伤口,擦洗干净身上的血渍。“天鹅哥”全家总动员,让“小伙子”住进了“ICU”,特护了整整三个月,“小伙子”痊愈了。

    天冷了下来,一群群天鹅飞回它们飞来的地方。“小伙子”每每看见有伙伴从天空飞过,就会使劲地扑腾翅膀。“天鹅哥”明白了,它是想要和同伴一起飞走。

    于是,“天鹅哥”一家人决定放飞“小伙子”。临放飞前,恋恋不舍的“天鹅妈”找来了一条红丝带系在了“小伙子”的脚脖子上。

    来年春天,天鹅陆陆续续飞来。一天,“天鹅哥”照例去湖边巡查,看见湖面上有天鹅,他习惯性地一边拍手,一边发出“咕咕咕”的叫声。只见一只天鹅兴冲冲地向他游来。游到跟前,“天鹅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只天鹅的脚脖子上系着红丝带,它的身后还跟着游来了一只母天鹅。

    那一刻,“天鹅哥”的眼圈都红了。“我赶紧掏出手机对着父母大声地喊:它不仅回来了,还带回了‘媳妇’!”至今说起这事,“天鹅哥”都兴奋不已。

    “父亲守护了天鹅一辈子,我特别知道他的辛苦和乐趣。我想,等我结婚有了孩子,我会将守护天鹅的任务一代代地传下去。”“天鹅哥”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