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元年观察:触及既得利益群体 实现平稳改革

20.12.2014  21:12

改革的顶层设计依靠自上而下,改革的创新实践则要上下同力。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圆满,源于党的坚强领导,2015年“关键之年”形成诸领域改革破竹之势,则取决于放手发动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大潮中

被称为“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中国的改革伟业又一次呈现出大潮涌动、喷薄而起的崭新气象,上下同心、全民共举的改革气候蔚然而成。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观察中,有两个细节为2014年作了生动的解读:

其一,间隔不足一年,中央连续出台两大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纲领性文件,一个是2013年11月初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个是今年10月下旬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自1月22日成立至12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7次会议,审议或审议通过了“八个大项”中25项具体改革顶层设计方案。

其二,老百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改革做出了回应。1~11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58.6万户,同比增长15.29%;注册资本18.2万亿元,新增8.72万亿元,增长92.06%。尤其是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产生了新一轮拥抱改革机遇的创业潮,日均新登记企业超万户。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祝福恩用四个“改变”描绘了过去一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改变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面貌及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得以树立、实施和落实,社会基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改变着改革步伐放缓、改革者疲软等困境和难题。改革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培育和拓展了改革主体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改变着国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决策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正在凝聚形成壮大改革的正能量,深化改革开始成为改革的主体自觉。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改变和提升着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并展现了光明的前景和发展路径,使我国成为世界巨轮最为依赖的发动机之一,展现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能力、魅力和领导力。

2014年改革有重大突破,改革思路有巨大提升。”面对本刊记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自己对这一年的评估,相比过去有很重要的不同,“改革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担当,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反腐败等紧密结合起来,是与国家发展大趋势、大目标紧密结合形成的大思路、大手笔。

成功开局四大特点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归纳了这场“从范围到力度都前所未有”的改革开局的四个特点:

一是速度较快。按照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到2020年的时间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跨度一共七年。60个大项的改革中,2014年开始实施的和正在试点的就超过了40项,是真枪真刀地推进改革。面对如此多的改革难题,仅仅一年时间,能有这样的推进速度,应该说非常高效。

二是推进平稳。比如,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要降低高管的过高的收入,取消职务消费等,尽管触及到了既得利益群体,但都实现了平稳改革,而且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再比如,公务用车的改革,涉及到大量领导干部,都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应当说,注重了改革的科学性、关联性和耦合性。

三是注重法治。有的改革需要修改法律,有的改革甚至需要修改宪法条文。如果在法律没修改之前就实施,法律的权威就受到了损害。即使需要试点的领域,也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授权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这一点,在深改元年就体现得很充分。

四是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说明时,特别强调了公平正义。这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要求。改革是利益调整,利益调整怎么调,需要坚定明确的指导思想,改革要让绝大多数人受益,改革要体现公平正义,从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到后来的具体举措推行,都体现了这一要求。

这几个特点也反映出,中国改革之所以能在去年定出这样的方案,并能在今年有力而平稳地推行,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分不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谢春涛看来,“这句话在今年的改革上体现得相当充分。

动力充沛源于五个结合

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进三百多天,祝福恩认为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局且动力充沛,五方面的成功结合起了关键保障:

其一,把改革与坚持问题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改革的问题导向是对苏东改革失败的理性总结,是对以往改革的方法论及路径的超越。”祝福恩认为,纵观这一年多,改革推动不是广种薄收,不是大轰大鸣,而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突出问题、重大问题来攻坚,从解决问题切入,推动改革、深化改革,让改革的体制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民生红利。

其二,把改革与立法决策有机结合起来。他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把“法治”作为一条鲜明的主线,把改革与立法决策相接,60项大任务已有40多项有法规依据。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实质是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23项政法改革的“姊妹篇”、“落实篇”,并由此提出180多项改革落实举措。

其三,把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改革失败在于否定党的领导,没有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结果改革变成改向。”祝福恩强调,我国改革的成功做法,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在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论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还是生态文明体制、党建体制改革,都牢牢坚持这一关键点,使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四,把改革与反腐败有机结合起来。他认为,“贪腐不是改革所带来的,而是改革的深度不够、广度不够、力度不够、强度不够所造成的。”祝福恩的结论是,把改革与反腐败结合起来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反腐凝聚了党心、民心,凝聚了社会正能量,唤起了支持改革的基层力量,坚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信心,人民群众也再一次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为老百姓干事的信念和决心。一年多来,纪检体制改革令人印象深刻,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这一体制创新的重大意义会更加凸显。

其五,把改革与解决我国社会顽疾有机结合起来。在祝福恩看来,当前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原因之一在于“权大于法”,在于还没有很好地做到“依法治国”。所以,四中全会开出了解决我国社会顽疾的药方:法治。坚持法治、依宪治国,既能全面推进改革,又能大大消除“权大于法”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