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路上铸师魂

20.03.2015  14:53

援疆网讯 (通讯员 叶仲春)“我们走在援疆路上,告别亲友离开故乡,热烈响应祖国召唤,荆楚儿女奔赴边疆……”这是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援疆教师集体创作的《援疆教师之歌》,激昂嘹亮的歌曲,表达了全体援疆教师的心声。

2011年,为实施《湖北省对口支援新疆总体规划》战略,黄冈市承担了新一轮教育援疆工作。7月24日,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在新疆第五师高级中学挂牌成立,8月11日,黄冈市选派了首批20名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奔赴边疆,抵达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开展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至2014年,先后有四批共计40位黄冈教师远离家乡,来到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支教。

援疆工作4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第五师“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博乐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兵团“德育示范学校”、“全国最具成长力学校”、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引进了黄冈先进的管理和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考复习备考科学,高考成绩取得连续突破,4年以来,先后有牛康、丁家瑞、何大炜、邵雅婵等4名同学考入北大、清华;200多位同学被全国十大名校录取;高考重点上线率由原来的16.11%上升到29.8%,高考上线率到达99.60%;80多名老师的教研论文、说课、讲课,在师、兵团和全国比赛中获奖,有五个国家级课题结题。四年以来,黄冈市接待五师分校来鄂培训老师80余人次,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帮扶结对中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中坚力量。

荣誉来自第五师高级中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也凝聚了全体援疆教师的汗水和智慧。四年来,一批批援疆教师坚守信念,忠于职守,克难奋进,追求卓越,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爱心和智慧,把黄冈教育的神话书写在西域高原,在援疆路上铸造起一座座爱的丰碑。

信守承诺有大义

每一批援疆教师在启程出发前,都曾掷地有声地宣读誓词:“我是援疆队员,践行着党和国家的使命,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我宣誓,无论在任何岗位,任何条件下,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忠于职守,不辱使命,严以律己,积极工作,为受援地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

为了这一份承诺,为了忠于自己的援疆职责,许多援疆教师克服了身体和情感上的巨大考验,表现出异常的坚毅刚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距黄冈万里之遥,气候恶劣,生活条件差异很大。面对即将到来的艰苦生活,为了援疆支教工作的长远发展,前后两任校长及其家庭都舍弃了许多个人的利益,作出了巨大的奉献。首位援疆校长、黄冈中学刘伯永同志,上有年迈岳母,下有正在上高三的儿子和刚上高一的女儿,为了方便工作,他把儿子、女儿带到新疆上学,并动员妻子叶小琳来到新疆支教;第四批援疆教师、校长郭贵方同志,妻子为了支持丈夫支教,主动辞掉了在老家的收入丰厚的工作,在新疆做起了丈夫的“全职保姆”,每天洗衣做饭,照料起居,为的是让丈夫全心投入工作,免去了后顾之忧。

黄冈中学夏焕斌老师有一个独生女儿,对他非常依恋,知道他要去新疆,女儿以离家出走“威胁”父亲。他陪了女儿几天,说服了女儿,最终来到了新疆。

黄州区一中夏春蓉老师2014年8月到分校,9月中旬,老家母亲不慎摔断了小腿,在医院卧床三个月,上高中的女儿每天在电话里哭着要妈妈回家照料老人,她咬着牙坚守在高三教学岗位上,坚强地挺了下来。

罗田籍叶仲春老师接到老家80多岁岳父去世的消息后,面对遥远的路途,他也只能狠下心来,擦干眼泪,在电话里安慰妻子和亲友后,继续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武穴籍张烁老师在返校上班的火车上,突发肾结石病,千里戈壁滩上,孤单无助,他硬撑着一个人中途下车,在哈密医院稍作治疗后,乘车按时到达学校上班,没有耽误一节课。

双结双促”显真情

为了推广黄冈教育模式,扎实推进五师的基础教育工作,援疆教师们在师市教育局的组织下,走出校门,到更远的11个基层团场中学送教。

要计算器干嘛,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计算器。”在第五师84团中学的数学课堂上,援疆老师谢文晓看到很多学生依赖计算器时如此教导。发现有学生做函数题找错区间,他笑道:“明明是要找姚明,你却找了个武大郎。”老师的幽默亲和,让教室里爆出一阵笑声。

在阿拉套山腹地的87团,原定援疆教师上午讲3堂课,下午赶往更偏远的88团。但87团学校老师强烈请求付超球老师下午再上一堂课。领导临时改变计划,付老师留下讲完一课后,才匆匆与“大部队”会合。时节更迭之际,从阿拉山风口吹来的季风时而卷起漫天尘沙。老师们清清爽爽出门,灰头灰脸返程。从海拔200米左右的博乐,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区,两个小组辗转1000多公里,送课36节,还奉献两场专题讲座,将满腔热忱挥洒在广袤戈壁的三尺讲台。

湖北援疆教师非常关爱边疆的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师生间充满了爱。在“双结双促”活动中,郭贵方校长与中层干部彭定进主任结对,凭着自己三十几年的学校管理经验,郭贵方校长手把手帮助彭主任更新管理思想,提升管理效率,使学校教学管理迅速从粗放型转入精细化,教风学风有了崭新的局面。在“双结双促”“民汉一家亲”活动,郭贵方校长和妻子一起来到结对的维吾尔族学生如哈沙娜▪哈木拉提家中,和她们家人一起过古尔邦节,并按照内地的风俗,认如哈沙娜做“干女儿”,送“干女儿”见面礼金,互相交换生日信息,照“全家福”照片。

帮助困难学生,实现人求学梦想,是每个援疆教师的责任。刘伯永校长每月向高二(14)班两名家庭贫困的孩子各资助500 元,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其中一名叫程影星的学生2012年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另一名叫邓凯的学生考入了浙江大学。

兵团职工的子弟,素以纪律观念强,吃苦耐劳而感动着老师。每年10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三秋拾花”活动,一些本地老师因事假不能带队参加,援疆教师费卫国、叶仲春、朱秋容、夏春蓉、阮晓锋、石新田等放弃国庆长假休息,带领本班学生一起下到团场连队,他们走进偏远的棉农家里,和学生一起睡地铺,吃工餐,每天捡拾棉花40公斤,利用机会和学生谈心,主动找连队棉农、学生家长交流沟通,谈黄冈教育,谈孩子的成长前途,谈家乡的风土人情。十天下来,老师们晒黑了,累瘦了,一个个变成了地道的“兵团职工”,学生和老师们的心却更近了。

黄冈援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得到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下课了,学生或利用送作业的机会或直接自己蹑手蹑脚的来到黄冈教师的办公室,围在老师的身边,询问探讨,关切的话语,亲切的笑容,办公室里洋溢着温情。每逢节假日里,援疆老师的办公桌上经常出现很多学生送来的小礼物:喝水的杯子、苹果、幸运星、一张充满情感的书信卡片,甚至是一个蛋黄派,学生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黄冈老师的喜爱。

黄冈老师身上专业的素养、澎湃的激情、无私的奉献,如一股清新的风,吹遍了这所西北边陲校园的每一处角落,感染着师生,让绿色的希望在他们的心田勃勃萌发。

苦乐自甘终不悔

黄冈援疆教师不远万里,告别鱼米之乡,来到博尔塔拉草原,人地生疏,气候干燥,生活不适应,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援疆教师到来后,学校没有住宿的地方,就把他们安排在几公里外的五师党委党校,上下班很不方便。毛胜君老师当了一个多月免费兼职司机,来回接送援疆教师上下班。之后,学校补助费用,援疆教师自己租住民房,自己做饭,不但要忙着教学,还要赶时间做饭、买菜,打理生活。

援疆虽然辛苦,但援疆教师们心中充满快乐。在工作之余,教师也在积极的寻找切入点,以适应并融入新疆生活。援疆教师与民语言部教师开展联谊活动,学跳民族舞,参加诺鲁孜节、肉孜节庆祝活动,和民族老师一起过古尔邦节,去阿拉山口、怪石峪旅游、元旦联欢、春节团拜会等活动,加强了相互了解、交流和融合。每逢节假日,援疆老师相约着一起聚餐,各自炒一个拿手好菜,拼一桌家乡特色菜肴,就着一瓶“伊力老窖”,聊天交流,寄托乡愁。严冬来临,冰雪封门的日子里,援疆老师就相约一起到健身室,纸牌、桌球、乒乓球比赛,消解一天的疲劳,换得一身的轻松。每天晚上,是援教老师们最温馨的时候,网络让天涯相隔的亲友聚集在屏幕前,嘘寒问暖,体味亲情,甜甜相思,牵挂入梦……

红安籍张红霞老师在总结体会中写道:援疆是清苦的,因为奉献我感到了成功的喜悦;援疆是寂寞的,因为真诚我收获友情。因为援疆我知道了戈壁红柳;因为援疆我知道了沙漠胡杨。援疆锻炼了我的能力,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人生,将会使我终生受益。

爱心倾注铸丰碑

在四年的努力中,这个优秀的团队将誓言付诸行动,扎扎实实地履行了承诺,他们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赢得了家长、社会的交口称赞。

湖北老师真是没得说,教学能力强,孩子都听他们的。”学生家长郭海燕说,家里原本打算把孩子送到乌鲁木齐去上学,听说第五师与湖北黄冈中学联校后,便决定把孩子送到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

他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我们家长心里热乎乎的。”家长荣玉芳是个体经营者,她说,孩子回到家里,一说起湖北来的老师,言语里尽是夸赞,感觉比跟家长的感情还要深。

老师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亲人,让第五师博赛节水公司工人崔玉平十分感动。“我们家孩子身体一直不太好,在学校里,老师非常关心,经常对孩子嘘寒问暖,孩子也特别尊重老师。”崔玉平说,现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很少生病,身体也慢慢好了起来,真得好好谢谢援疆教师。自己上学时,接受的是灌输式教育,不管学生能否听懂,老师讲完课,就完成了任务。现在,自己的孩子赶上了好时光,老师和孩子们能够打成一片 ,显得特别亲近。

在第五师,只要说谁家的孩子在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上学,大家都很羡慕,就连家长也觉得骄傲。

对援疆教师的敬业精神,本地的教师感受很深。大家激动地说:“援疆教师为着一份事业、一种追求,不远万里来到祖国边陲,他们是教师的楷模……

郭贵方校长说:“黄冈的教育和兵团的教育,特别是第五师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以人为本。大家到这以后,严格遵循‘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优化内涵,打造品牌’的理念,以人为本,不光是管理人,关键是服务人,以学生为本,以老师为本。我们教育学生,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服务的平台,更高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通过改革,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变,大家真正把第五师分校当成自己的家了。

三年支教路,一生援疆情。在五师,在学校,在民族兄弟家里,在广袤的天山戈壁、草原,黄冈援疆教师正在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一条宽广的教育之路,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谱写人生华美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