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援疆情:教师杨子元的援疆情怀

27.10.2014  14:14

编者按:“我期待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新疆的方方面面有所变化提高,河北与巴州肩并肩手牵手共同过上幸福生活。

远方的亲人请你们放心,家乡的嘱托铭刻在心上……”一曲《河北援疆之歌》唱得动了情,53岁的杨子元几度哽咽。

这位穿着朴素的中学英语教师,唱完后用手抹了抹眼睛,礼貌地欠身,对着采访他的“新疆行·援疆情”19个对口援疆省市晚报媒体大型采访活动的20多位记者说着“对不起”。

10月23日,河北省援疆教师杨子元介绍自己的心得体会。(记者蒋晓摄)

他的嗓子,确实是因为从轮台县赶往库尔勒市的170多公里的途中没有喝水而显得干涩沙哑。

但记者们也知道,他是在用心唱,难免动了情。这一刻,大家都被他的歌声感染了。

没有什么比热烈的掌声,更能表达记者们对这位援疆教师的崇敬之情。

雷鸣般的掌声在小小的会议室响起。

10月23日下午的座谈会上,貌不惊人的杨子元一“出场”,一段长达2分钟的维吾尔语自我介绍,就让记者们刮目相看。

杨子元来自河北沧州肃宁县,是有着28年教龄的一名英语教师。2011年主动请缨,加入河北援疆大军,来到巴州轮台县第二中学支教。

杨子元负责两个高中班的英语课,与内地相比,这里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刚来时,因为不懂维吾尔语,杨子元没法和班上的维吾尔族学生交流。他很不习惯,干着急。

他决定学习维吾尔语,一来可以和学生交流,二来也能鼓励学生学好英语。

我这么大岁数了都在学维吾尔语,你们也一定能学好英语,让我们一起加油!”杨子元和他的学生们互相打气。

上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每次上课前,他都要唱一首英文歌,如果有人上课走神了,或趴在课桌上睡着了,他就用唱歌或做游戏的方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一下课,他就从维吾尔语最简单的日常问候语开始,向学生们请教。甚至去街上买东西,他都专门找维吾尔族摊贩,用蹩脚的维吾尔语和他们交流……

知道他学维吾尔语,学生也特别热情,一些少数民族同学给他送书、陪他练习会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维吾尔语对话,唱维吾尔语歌曲,深受学生们欢迎。

3年来,虽然在家乡有着许多牵挂,但是杨子元却把所有的快乐给了身边的学生,他一心扑在事业上,使学生的成绩平均提高30分。

在这期间,他读大学的儿子因患急性肛周囊肿,做了3次手术,家里一直瞒着他。为了配合他,女儿的婚期也特意安排在暑假期间。

转眼间,3年援疆期满,杨子元处于两难。一方面,家已经撇下3年多了,另一方面,学校的英语师资力量确实薄弱,学生们确实离不开他。更重要的是,3年多的朝夕相处,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生活以及淳朴的人们,当然包括他的那些学生。

谁无亲情?但在亲情和责任之间,杨子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杨子元留了下来,开始了他的第二个“三年援疆”生活。

我期待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新疆的方方面面有所变化提高,河北与巴州肩并肩手牵手共同过上幸福生活。”杨子元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援疆干部,响应国家的号召来援疆,“因为爱,所以选择了继续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