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就是亲戚间的相助

04.01.2015  14:21

援疆网讯 (记者 刘丰)一个“”字,就象形勾画出新疆的地貌特征,字的左边犹如新疆境内有漫长曲折的边境线,右侧就是“三山夹两盆”的地理分布。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位于北疆的最西端,15年前,它就与湖北结缘。

随着2010年4月开始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博州更加生机勃勃。“双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互动共赢、双结双促”构成了鲜明的湖北援疆特色。几年来共实施199个援建项目,援助资金11.69亿元,累计选派援疆干部人才454人,均大幅超过中央计划,援疆人数位于全国前5位。已初步建起10个智力援疆平台,培训培养各类人才3万多人次,诊治患者10余万人次;开展产业合作项目87个,协议总投资100多亿元。支持“两居”工程建房近4万户,建起教育、卫生、文体活动中心等各类社会事业项目25个,湖北援助对州师市GDP增量贡献值达6%以上。

维族老人的湖北“亲戚

67岁的维吾尔族老人吐尔逊·艾则孜身体硬朗,说话嗓门很大,汉语说得也很流利。

他对记者说:“我去过武汉,那里发展得很好,还有我的‘亲戚’呢。

吐尔逊·艾则孜是博乐市小营盘镇乌图布拉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从18岁开始就担任大队书记,干了30年大队书记后,1998年2月至今担任村书记、村主任。

乌图布拉格村是一个由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四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有352户1700人。吐尔逊·艾则孜一直将各族群众视为亲人,他常说:“我是最基层的干部,老百姓把我选出来,老百姓在看着我,我要带好头,把每件事做好。

乌图布拉格村大部分少数民族妇女不愿意外出务工,这使得许多村民家庭收入过于单一。通过多方打听,吐尔逊·艾则孜得知农五师87团场捡西红柿需要人手,他就让家里人外出务工起示范作用。在家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外出务工的甜头,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富裕。

尤其是新一轮对口援疆活动启动后,在湖北援疆项目的帮助下,老人所在的村子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人所说的湖北“亲戚”,就是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

2012年6月,湖北启动对口援疆“双结双促”活动后,李鸿忠与吐尔逊一家结成亲戚。当年古尔邦节,李鸿忠就委托省援疆前指工作人员上门看望,转达他的节日问候。

2013年2月21日,农历新年还未结束,吐尔逊·艾则孜带着老伴、儿子和孙女,第一次来到武汉“探亲”。

2014年9月19日,率团在新疆博州考察的李鸿忠又专程看望自己的“维族大哥”。李鸿忠还特意带来一篮石榴,他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兄弟要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全国人民一家亲,湖北援疆,我们的友谊要代代传承。”吐尔逊说。

结亲结对”是湖北援疆的特色之一。省领导带头与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结亲结对”,示范带动全省15个对口支援市及相关县市的主要领导与受援地少数民族家庭结亲结对,前方46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与少数民族家庭、少数民族同事结亲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