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援疆医疗队:挥洒的是汗水 收获的是尊重

18.08.2015  13:46

  惠州市援疆医疗队队长陈宇(右)在伽师县人民医院给病人做手术时汗如雨下。

  改善基层医院的医疗卫生条件,是摆在广东省第七批援疆工作队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比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受援地各县市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来自广州、东莞、佛山等9个城市的医院,通过派出大量援疆医生,赴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和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基层医院参与援疆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援疆医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提升当地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

   义诊

  让援疆旗帜飘遍所有乡镇

  援疆工作怎样才能做到惠民生、聚民心、接地气,真正走到农民身边,让各族更多群众享受到医疗援疆带来的好处?这是广州市援疆医疗队队长张周斌在援疆期间一直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入疆后,来自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周斌还担任疏附县卫生局副局长、疾控中心副主任。在援疆的一年半里,除了处理疏附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外,他还与其他队员一起,从未间断地干好一件事——义诊。

  之所以坚持不懈义诊,是因为张周斌等人意识到,受制于经济条件,当地绝大部分村民生病了只能到村卫生室或镇卫生院看病,根本没有机会挂专家号,而下乡义诊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做到送医上门,替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张周斌等人组织开展的“广州援疆工作队医疗专家惠民生乡村巡回义诊活动”始于2014年3月28日。张周斌说,就在那一天,疏附县兰干镇布阿纳姆村的维族大娘吐地汗·吐地找到了他,大娘的老伴吐孙马木提卧床在家,想请援疆医生前去看看。收到这个信息后,张周斌立即组织队友戴建武一同前往病人家中,为维族大爷治疗,并长期跟踪他的病情。

  后来这位维族大爷病危,他家人又打电话给张周斌,希望去他家提供一些护理服务,也即临终关怀。“这一例子说明,少数民族兄弟信任我们,义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张周斌说,“义诊是发扬援疆的精神,让援疆的旗帜飘遍所有乡镇。”一年半来,张周斌和医疗队援疆医生的巡回义诊一直没有停下来,他们的足迹遍布疏附县所有乡镇。在他的带领下,医疗队下乡巡诊24次,服务农村患者3650余人。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义诊工作,张周斌还努力学习维吾尔语,“有时候,一见面跟他们用简单的维吾尔语交流,能瞬间拉近距离。”张周斌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

  “义诊让我们同少数民族同胞像石榴籽般紧紧拥抱在一起。”每次下乡,义诊医生都受到了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的欢迎,民族之间的感情更融洽了。也正因为这样,义诊给部分援疆医生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来自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的戴建武是广州市援疆医疗队中唯一一名内科医生,由于当地内科病人较多,他的接诊量几乎占了整个团队的一半,每次义诊都很难抽身,“甚至忙到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帮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受援地最缺少的就是人才。”这是援疆医生共同的感受。在喀什和兵团三师的一些县级(团场)或更基层的医院,专业人才缺乏的状况十分严重。有的科室除了主任外,往往其他医生都没有职业医师资格证。

  基于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当地医生、在援疆医生离疆后本院医生能够独挑大梁,便成为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援疆医生重点思考的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几乎所有援疆医生都认为,这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来自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的主任医师肇丽杰在援疆期间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给科室其他医生充分的动手机会,并把自己工作中的体会、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她们,提高科室整体手术技能水平。目前,她所在的科室有2名医师可独立完成妇科I、II级手术及部分III级手术。

  “伽师县人民、伽师县人民医院需要什么?我能为伽师县人民、伽师县人民医院干什么?怎么干才能完成援疆任务?”援疆以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助理计勇紧紧围绕着这些问题开展工作。

  进疆后,计勇担任伽师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计勇给病人做的手术一次次成功,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同时也为医院带来了赞誉和经济效益。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看病、做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被鲜花和荣誉包围的时候,他没有骄傲,更没有沉醉在掌声中,而是在想:自己就像是一棵树,如果长在荒漠上,会很孤独。他希望自己的身后是一片森林。计勇想起自己肩上的重担,因此,他选择了援疆,目的是带出一支队伍,为伽师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医疗科学技术人才,特别是会使用腹腔镜的人才。

  通过“传、帮、带”,计勇已为伽师县人民医院成功培训出7名医生,他们已能独立完成多种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其中有多名是维吾尔族医生。同时,计勇还培训了能进行腹腔镜手术的5名麻醉师和8名手术护士。通过讲授、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更新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观念,带动了多个辅助科室的发展,如CT、MR、B超等科室的检查范围扩大了,诊断准确率提高了。“我现在可以放心地把任务交给他们。”计勇说。

   情怀

  援疆让医生受到尊重和爱戴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广东医生在受援基层医院洒下了热情和汗水,同时,援疆也磨砺了自我,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5年4月,从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来疆工作不久的肖文鑫遇到了难题,他83岁的老父亲在粤西家乡病重,住进了ICU病房。作为家中独子的肖文鑫却坚守在兵团三师45团医院院长助理的援疆岗位上。家人多次打电话催促他回家,他含泪叮嘱妻子好好照顾父亲,直到5月下旬,其父再次发病,呼吸衰竭,他才匆匆赶回广东,此时父亲因抢救无效已去世,自始至终他没能在老父亲床前尽儿女之孝。

  “虽然心里一直都很内疚,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肖文鑫坚毅地对记者说。正是援疆,让他更加坚强和成熟。

  来自省中医院珠海分院的艾宙,现在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已很有名气,当地许多干部群众都慕名找他看病,因为她有一手中医绝活——针灸。

  2014年,艾宙刚到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工作时,发现中医针灸在当地几乎是空白,于是她想方设法地引进岭南飞针、挑疳积等传统特色疗法,刚开始时,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些治疗方法,但她在医院大厅里宣传三伏灸等治疗方法,吸引了很多少数民族病人围观、尝试。

  艾宙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当她看到自己一手建设起来的科室在发展、图木舒克市医院在发展,看到图木舒克城市越来越漂亮,她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一年多来,他们在图木舒克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奉献了聪明才智和技术,培养了一批徒弟作为接班人。“我们给图木舒克市带来了清新,带来了活力,同时还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团结。

  2015年7月,来自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主任医师马廷和再次提出延长援疆时间。此时他已完成两批次援疆,在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工作了3年。而他最初来到这里时,发现这所新建的综合性医院还没有建立专业儿科。通过深入调查了解,马廷和向医院提出成立专业儿科的建议。2013年1月,医院儿科正式成立了。

  2014年6月22日,马廷和带领儿科团队成功救治了一例33周早产、体重仅800克的超低体重“袖珍婴儿”。患儿刚出生便出现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硬肿症、低血糖症、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等10多种病症。马廷和团队经过37天的努力,“小不点”健康出院了,是新疆目前治愈的出生体重最低的早产儿。

  林壮是来自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他说,在援疆期间,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奉献给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也因此收获了图木舒克市人民的爱戴,“医院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怀有感恩之情,逢年过节都请我们到家中做客。”林壮说。

  “虽然一年半的援疆工作结束了,但援疆的情怀将永驻心底,我会永远记得这片美丽而圣洁的土地和我所做的、所感受到的一切。”肇丽杰在离开援疆岗位时,在工作总结道出了心声。而计勇更是激动地直抒胸臆:“我不仅是佛山人,更是新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