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援疆医生:“郑一针”炽热的二度援疆情

22.12.2015  12:36
 

  援疆医生郑敏钦从千里之外的福州而来,缘起痴迷一片雪,却爱上了整个一座城,也深深的爱上了世代生活在这个城里的人民,在完成首次援疆任务后,又自告奋勇,再次来到奇台县,继续自己的援疆使命。

  12月16日,记者来到了她援疆的医院,奇台县中医院,刚进科室,就看见她正忙着给患者扎针,拔火罐,做治疗。

  奇台县患者贾书详“我的腰疼了好长时间了,郑医生治的也挺好的,扎针服药,这一段时间好的多了,人也轻松了,腰也能弯下去了,治的也挺不错的。

  由于郑医生医术精湛,一针进肉,不仅见效快,而且扎针速度极快,且针针直去病痛,被她看过的患者,都亲切的称呼她为“郑一针”。名声在外她,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来,专门找她扎针的患者。

  奇台县患者马民安 “昨天突然就头疼了,然后过来找郑医生扎了一次,觉得扎上很舒服,扎了一次就感觉头不疼了,今天过来再巩固一下治疗,扎的时候,觉得还没撒感觉,针就进去了。

  能给患者解除病痛,是郑敏钦最开心的事,每次看到患者健健康康走出医院大门时,她都倍感满足和欣慰。这也是她选择二度援疆最重要的原因。这里的人民需要她,这里有她最难以割舍的牵挂和感情。

  援疆医生 郑敏钦“我们2015年的6月份,又有一个援疆通知,又要针灸科,我那时候太想念新疆了,我想想新疆的雪还是最吸引我的,新疆的人民也是这么好,他们都这么可爱,要不我就想再过来。而且有第一次建立的这个深厚的基础,然后,对当地语言环境,还有风土人情,地理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我就自告奋勇的就再次过来援疆。

  荣誉归来的郑敏钦,在正常开展诊疗工作之余,还大力加强对针灸科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定了一整套学习方法;结合医院二甲等级评审工作,将针灸科的诊疗常规进行了规范,并做好诊疗常规的优化方案及工作计划。

  郑敏钦徒弟 李霞“郑老师她在医术上精益求精,治疗上立竿见影,手把手的教我,在近两年的学习当中,我在针灸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特别感谢郑老师。

  同时,郑敏钦还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所在科室临床经验和技术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老化,临床诊治不够规范、病历书写不够规范等情况,进行教学查房,病历质控,针对具体病例,帮助分析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专题讲座,就针灸科某一专题以幻灯片形式进行系统讲解。对于郑敏钦来说,援疆时间是短暂的,能留下来的只有技术。

  援疆医生郑敏钦“能够把我能够教的,我全部教,还有把我所有的我自己的所长,交给他们,因为我是觉得其实在我们新疆说老实话就是总体的医疗水平,还是不如我们内地,我就在想能不能通过这种一些手段把我能够学到的这些东西,都教给我们当地的大夫,教出一两个徒弟,让他们所有的针法,他们所学的都按我的这个作为一个标准,再对当地老百姓治疗,这样子,就算以后将来,我离开了奇台,但是我能把我的这种技术留下来。

  在郑敏钦亲自操刀和主持下,耳穴压豆治疗、腕踝针治疗、毫火针治疗、子午流注治疗等技术手段,在奇台县中医院普及开来。其中,郑敏钦主持进行的“小儿脑瘫的针灸治疗及康复锻炼”项目,填补了奇台县中医院科室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空白;开展“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的预防研究” 科研项目,填补了当地医院的科研空白。

  援疆医生 郑敏钦“我本身就是研究生毕业,自身也比较重视搞科研,我也想就是我第二次来奇台,我把医院里面的这个科研力量给他加强上来,做几个科研项目,提高我们医院的整体科研能力,这就是我第二次来援疆的最主要的目的。

  如今,郑敏钦已是奇台县中医院的一个“主力”,也是奇台县的名人,上级领导、科室同事、普通牧民都对她赞赏有加。而她炽热的援疆情也打动和影响着身边的医务工作者们。

  奇台县中医院护士 宋继霞“郑老师背井离乡,来到我们中医院,对患者服务态度特别和蔼可亲,和本科室工作医务人员能够相处的特别和谐,她精湛的医术得到了许多患者的认可,作为我们本地医务工作者更应该为广大群众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