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文革”三大笔杆子的人生结局

09.09.2014  14:46

                      “文革”初期中央文革小组“四秀才”,左起:戚本禹、王力、关鋒、穆欣

  王力、关锋和戚本禹三人曾是“文化大革命”中响当当的知名人物。然而,当真理最终战胜了虚妄,理智最终战胜了狂热,伴随那场“红色风暴”过后,他们的人生结局如何,却鲜为人知。

   王力:“中央文革”第一号“大笔杆子

  王力在进“中央文革”之前,就写了一系列重要文章,“中央文革”成立时,在“中央文革”内部,关锋、戚本禹、姚文元的地位要比王力低,因此,那时,说王力是“中央文革”第一号“大笔杆子”,一点也不过分。

  王力,原名王光宾,1921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县,14岁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力是他写小说时用的笔名。抗战胜利后,王力曾担任华东局驻渤海区土改工作总团团长兼党委书记,后任中联部副部长。

  调到中联部,特别是列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之后,王力受命参加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的谈判。他曾十次去莫斯科,受到中央高层领导人的重视。

  1966年,毛泽东下决心发动“文化大革命”,并重新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王力成为“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之一。

  进入“中央文革”的王力,实际上成了江青、康生手下的干将。“文革”中发生的著名的“七二○事件”,就是王力捅的“大娄子”。那时,毛泽东已经对他十分不满了。但王力却不知进退,又把手伸向中央更多的部门,在全国各条战线都制造出一种“”的局面。

  8月7日,王力在约见外交部造反派讲话时,鼓吹要夺外交部的权,并将矛头直指外交部长陈毅。8月22日,外交部造反派在王力的鼓动下,火烧了英国驻华代办处。

  由此,周恩来认为王力不是好人。8月25日,周恩来单独找杨成武(注:杨成武时任代总参谋长,是毛泽东与周恩来之间的联络员)谈话,还把王力8月7日讲话记录稿交给杨成武,要他送给毛泽东看。

  在上海的毛泽东看到周恩来的意见后,让杨成武准备好笔和纸,记录下了这样一段话:“王(力)、关(锋)、戚(本禹)是破坏‘文化大革命’的,不是好人,你只向总理一人报告,把他们抓起来,要总理负责处理。”当杨成武走出客厅后,毛泽东又把他叫回去,说:“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戚暂时不动,要他作检讨,争取一个。

  8月26日中午,杨成武乘飞机飞往北京,单独向周恩来汇报了毛泽东的决定。紧接着,周恩来布置召开了一个中央小型碰头会,安排十几名中央警卫局的警卫守候在会场外,将王力和关锋带走“请假检讨”,同时,让戚本禹停职写检查。

  王力被“请假检讨”后,先是被关在钓鱼台2号楼软禁。1967年10月,被转交给北京卫戍区。1968年1月26日,被关押进秦城监狱。在秦城,王力没有被提审过,只是开除了他的党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对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案重新审理,对王力的问题也进行了审理。1982年1月28日,王力被释放,先被安排在北京万寿路的部长楼里居住,后迁居一个清静的居民小区。

  从1982年以来,王力一直过着普通市民的生活。他的口才仍然很好,记忆力很强。2003年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1949—1976年)》中,引用了不少王力口述的史料。

  1996年10月21日,王力因患胰腺癌在北京肿瘤医院病逝,享年75岁。